埃勒凡塔石窟
埃勒凡塔石窟佛像
其他两部分以笈多王朝时期的风格雕刻而成,有的表现湿婆神在做冥想的沉思修行;有的描绘舞蹈王那吒罗阇的形象。苦行僧巴哈吉拉塔为被烧成灰烬的先祖赎罪,湿婆神同情他,为救赎其先祖的灵魂,要把恒河的水交给大地。这一场面表现在高约6米、宽约4米的浮雕中。慈悲神允许恒河降落,命令恒河女神把河水降落到自己的头上,圣水顺着湿婆神鬈曲的头发注入大地,净化了巴哈吉拉塔先祖的灰烬。还有的场面描绘了神通广大、缠着象皮的湿婆神追赶拿箭的敌人,把湿婆神的象征之一、被称做特里休拉的三叉戟扎进敌人身体的场面。杀尽所有魔鬼,是湿婆神作为破坏神的任务。开放、宁静的石窟内部的气氛,与激烈的浮雕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类似的浮雕在别处没有出现过。石窟内描绘掷骰子游戏的精美雕刻,制作于6世纪到8世纪之间。湿婆神与自己的妻子——喜马拉雅神的女儿帕尔瓦蒂玩掷骰子的游戏输了,很生气,用四只胳膊把桌子上的骰子扔到地上,对帕尔瓦蒂嚷道:“你耍花招了。”但是,帕尔瓦蒂平静地拾起骰子放回桌子上,装出生气的样子。这样,她不但使丈夫湿婆神平息了怒气,还让他悟出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道理。在象岛的印度教石窟寺庙看各式各样的壁雕,谁都会领悟到印度古代雕刻家留下的寓意:胜不骄,败不馁。象岛的7座石窟寺庙是出于让古代印度的神从自然洞窟深处出现在信徒面前的想法和皈依湿婆神的心理建造的。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岛上的石窟和雕像损坏严重,为颂扬湿婆神而建造的这座石窟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但这些用岩石雕刻而成的神像,至今仍令人感动。
埃勒凡塔石窟-历史意义
1534年,孟买作为特别经济保护区,归葡萄牙所有。葡萄牙人来到附近一处方圆仅7千米的小岛时,发现了石窟寺庙外的大黑象雕刻,于是就给这个岛起名为象岛。后来,英国殖民者来到这里。1864年,他们把大象拆卸下来,准备通过海路运往英国,结果运到孟买后,计划受挫。1912年,大象雕刻被恢复原状,后来被放置在孟买的维多利亚加登兹博物馆。 从孟买乘联运船到象岛大约1个多小时。沿码头往上走,走完约千级台阶后便来到1号窟前。1号窟的正面未完成,建有许多柱子的外侧大部分没有雕刻。当时,石窟寺庙好像被木制建筑包围着,但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些建筑。凿山而建的石窟寺庙内很凉爽,倒是避暑的好地方,而且这种建筑形式也反映了印度教的教诲:回归大地的怀抱。
埃勒凡塔石窟湿婆像
埃勒凡塔石窟是自公元6世纪以来印度石窟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模仿印度宗教仪式中坛场的摆设来安排布局的。石窟建筑群内共有两条主轴线,南北方向的轴线从主门延伸到石窟内,东西方向轴线从偏门一直延伸到石窟内的神殿。南北轴线塑像群是石窟南北方向建筑的核心,在南北沿线上分布着许多加粗的长柱,颇为壮观。沿东西轴线分布的大部分建的筑是一些风格独特的浮雕,形成了该方向建筑的一大特色。东西轴线恰好穿过埃勒凡塔石窟内的神殿。埃勒凡塔石窟(ElephantaCave),印度中世纪印度教石窟。位于距孟买约10千米的海岛上,16世纪由葡萄牙人登陆时发现一石雕大象而命名,有5座石窟,象岛石窟指的第1窟,约建于8世纪。石窟为一凿空山岩的湿婆庙,窟平面呈十字形,列柱林立,边长约40米,西端另凿一供奉林伽的独立式方形祠堂。祠堂四门两旁各立有两尊高浮雕守门神巨像,石窟门廊两侧及窟内岩壁上有9幅巨大的高浮雕嵌板,所刻内容为印度教大神湿婆的各个不同侧面,著名者有5号石窟内高约5.5米的石刻巨型胸像《湿婆三面像》,这是一座三面胸像,正面代表创造者,神情庄重,左面代表毁灭者,面目狰狞;右边代表守护神,面带笑容。此外,关于体现舞神、湿婆斩魔、湿婆婚恋的雕刻也是世间少有的杰作。象岛的石窟雕刻生动细致,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石窟雕像造型浑厚、雄劲而典雅,充满神秘主义的象征。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象岛石窟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埃勒凡塔石窟-遗产保护
近年来,有些游客对埃勒凡塔石窟有一些破坏行为,这使得石窟管理部门苦不堪言。但如果每一位游客都能爱护、珍视这处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相信孟买之游会成为许多游客一生中记忆深刻的经历。上一篇:埃洛拉石窟群[ 03-25 ]
下一篇:走进新疆丛书(第二辑)-新疆石窟艺术纵览[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