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保护区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简介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东南公里的榆中县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起伏的山峦与敦厚的森林植被构成了兴隆山壮阔美丽的图景。该山虽高不及峨嵋,名不及泰山,但确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青城之幽。其雄,在于千嶂逶迤、势若奔腾;其险,在于峰巅路转、塔悬道奇;其幽,在于林木葱茏、四季常青。在一片绿海碧涛之中,著名的兴龙山景区、栖云山景区、马衔山景区、官滩沟景区、及三十余处景点,宛如玛瑙镶嵌在翠玉之上,光彩夺目。这既是大自然赐于人世间的游览胜景,也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和创造精神。兴隆山风景如画、气候怡人,这里奇峰叠翠、飞泉流湍、森林苍郁、风景旖旎。暖春翠峰耸立;盛夏白云飘渺;仲秋万紫千红;初冬苍翠如黛。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风光,使兴隆山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避暑首选胜地。
  兴隆胜境历史悠久,据载,早在西周时,就有人隐居修行。至唐、宋,这里更是殿宇富丽,称“洞天福地”。清乾隆年间,山西曲沃人刘一明(道号悟元子)苦修三十余年,起造建筑七十余座,著书三十余部,为研究医学、道教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西夏交兵,曾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1939年至1949年,成吉思汗棂棺从内蒙迁陈兴隆山达十年之久。明崇祯二年,李自成于这里揭竿起义。清陕甘总督左宗棠,魏光焘等人,民国时期蒋介石、于右仁、张治中等人也曾来山观光。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叶剑英、胡耀邦、赵紫阳、杨静仁、王兆国、邓宝珊、朱穆之等也曾留下足迹。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地处东经103°50′-104°10′,北纬35°38′-35°58'。坐落在榆中县西南隅,南靠临洮,东临定西,西北与兰州毗邻,属祁连山的东延余脉。保护区总面积约33301公顷,占榆中县总土地面积的10.1%。
  地形地貌
  

马衔山

保护区山脉系祁连山山系东延部分,由马衔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组成,主要山脉有马衔山、兴隆山和栖云山。马衔山与兴隆山南北对峙呈马鞍形,兴隆山、栖云山两座主峰由马衔山分支曲折而来。山体长约37公里,宽约17公里,山势走向呈西北西东南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间,马衔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为500——1000米之间,是黄土高原范围内唯一超过3600米的高峰。山体过境后,向东延伸终止于海浩瀚的黄土丘陵。在大地构造上是介于秦岭地槽系和祁连山地槽系之间的秦祁台块上的孤岛状的石质山地,次级构造单元为青石岭──马衔山横断带的马衔山褶穹和兴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纪前隆起,经过加里东、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运动的影响,到了第四纪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脉水系。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山地因受造山运动的显著抬升和切割作用,主体复式向斜多呈V型的陡壁深谷,沟谷纵横,河床比降较大多跌水,山脊呈波状起伏,坡度多在30度以上,地形呈齿状。山体两侧与黄土高原镶嵌,多为黄土剥蚀地貌,主要地形形态有高山深谷,土石山梁峁。
  气象
  保护区地处东亚大陆内地,按全国自然区划气候分类为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属高寒半湿润性多雨气候。主要特征表现为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昼热夜凉,初夏干旱,盛夏多雨;初秋阴雨稍多,深秋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3─7℃,其中最高(7月)为13─18℃,最低(1月)为零下8─9℃;活动积温为1800─2800℃;年降水量450─622mm,有效降水量340─520mm,降水频率不均匀,多集中在7、8、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左右,在山地增雨作用下,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降水量约增27mm。马衔山主峰年降水量可达800mm;无霜期70─130天,平均103天。林区年平均温度4.1℃;平均降雨量621.6mm;平均蒸发量918.6mm,为年降水量的1.5倍;相对湿度68%,≧10℃积温1577.5℃;平均无霜期110天左右;干燥度0.65;冻土深度平均为120cm,极端最大150cm。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
  河流水文
  保护区河流水系发育比较健全,长年流水的河道有兴隆峡、龛谷峡、徐家峡、分壑岔、麻家寺、水岔沟、官滩沟、新营、黄坪、马坡、银山等11条长流水河道,均发源于马衔山和兴隆山,年总径流量5349万立方米;其中兴隆峡径流量最大,正常径流量0.23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715.5万立方米;最小的徐家峡正党径流量0.03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90.6万立方米。水质PH为6.9─8.1,硬度为5.8─14.8德度,属中硬度水,符合一般饮用水。地下水资源主要埋藏在马衔山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发育在马衔山以北断坳之上,构成的一个半封闭水文地质盆地之间,储存于上更新统砾卵石层中,静储量为有效静储量,因第四系隔水地板是倾斜的,倾斜方向与地下水流向一致,当下游大量开采时,上游埋藏深的静储量可转化为动储量流向下游。据有关资料,在兴隆山北麓向西延入的断层线长约104公里,即南北断裂格状构造网,均为地下水富含水。另外,北西沟的大断裂在区内有3条,而且为主导构造,这些都蕴藏着丰富的深层地下水资源。
  土壤
  保护区内土壤主要是石质山地发育的灰褐土,此外尚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和新积土。没有完整的分布带,往往是由于坡向的关系成地带性土壤复区。峡中山坡因地势较高,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植被盖度大,土壤主为灰褐色。由于地势和坡向的差异,引起气候和植物的变化,发育着不同的淋溶灰褐土。阴坡林地的地带性土壤为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质主为千枚岩、玄武岩、砂砾岩、火山岩等残积物、坡积物以及黄土物质等。一般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为1.63%,但土层较浅。阳坡次生林地和灌丛地的地带性土壤为碳酸盐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质与阴坡相同,但由于处地坡度较大,排水性好,光照充足,蒸发快,而碳酸盐反应强烈,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差。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因空气湿度较大,气温低,植被多以灌丛、草本为主,故土壤由亚高山草甸土过渡到高山草甸土。前山各峡口东、西两侧的缓坡地带,属黄土母质上发育的栗钙土,黄土层堆积较厚,植被稀疏,蒸发量大,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低,壤质疏松,透水良好,土层深厚但肥力较差。PH值为8,呈强石灰反应。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已经查明有大型真菌109种、高等植物1022种;蜘蛛昆虫类1135种、高等动物160种。它们是保护区可更新的资源,也是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保护区原为道教圣地,可供旅游参观的景点很多,它们和复合生态系统主体一样,都应注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植物
  
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区内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阴坡、半阴坡生长着山地暗针叶林,青海云杉为建群种,这些云杉古老粗大,遮天蔽日,林冠盖度达70%,林内阴暗潮温,沟谷中溪水常流;阳坡、半阳坡生长着落叶阔叶林,以山杨、白桦、辽东栎为建群种,由于过去屡遭砍伐,形成比较低矮的次生林。保护区的森林植被郁郁葱葱,使兴隆山如同黄土海洋中的一座绿色岛屿。
  保护区有高等植物5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有485种,蕨类植物5种,苔藓植物16种。
  乔木树种:有细叶杉、粗叶云杉、山杨、辽东栎、桦类等;
  灌木树种:有沙棘、野蔷薇、枸子、杜鹃、榛子、绣线菊、山梅花、锦鸡儿、忍冬、花楸、悬钩子、樱桃、丁香等;
  地被植物:有苔草、草莓、蕨类等。保护区内有很多蕨菜,每年产量在100吨左右,加工销往国外。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8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