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置
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聂拉木县、吉隆县和定结县四县交界,大致位于北纬27°48ˊ--29°19ˊ,东经84°27ˊ--88°之间
保护区级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概况
1988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1989年8月8日,经日喀则地区行署批准在日喀则成立了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并确定了该局的工作职责是:具体负责组织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负责协调保护区的资源调查、区划及规划工作、实施保护区重点项目的建设,组织保护区的科研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区内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长尾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野驴、雪豹、红胸角雉、黑颈鹤;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藏雪鸡、岩羊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长蕊木兰、西藏延龄草、天麻、锡金海棠、参三七、长叶云杉、长叶松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属中亚地区特有种的雪豹,已被列为珠峰自然保护区标志动物。
区内有多处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史学遗迹,如吉隆县聂汝雄拉上新世的三趾马化石群、希夏邦玛峰的高山烁化石群等。此外,珠峰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地质、环境等众多学科上也有极大的研究和参照价值。
珠峰保护区一个中心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当地群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维护珠峰的原貌,并为此探讨出了一条被誉为“珠峰模式”的社会综台发展项目——潘得巴(乡村福利员),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五十大”最成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项目之一。美国自然博物馆也将其评为来自中国最成功的例子。中外报刊杂志、电视台、电台也纷纷宣传介绍称珠峰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成功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特色
珠峰保护区包含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其他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又是世界生物地理区域中最为特殊的西藏省和喜马拉雅高地省的交界处,成为世界上最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区内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基本保持原貌,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新种及特有种较多,初步调查共有高等植物2348种,哺乳动物53种,鸟类 206种,两栖动物8种,鱼类10种, 含有代表该地域特色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10种,二级保护动植物28种。同时,保护区还具有丰富的水能、光能和风能资源,以及由独特的生物地理特征、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历史遗迹构成的重要的旅游资源。珠峰保护区的科学价值无法估量,是研究高原生态地理、板块运动和高原隆起及环境科学、社会人物科学等学科的宝贵的研究基地。人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印象里这里寒冷,海拔极高。其实这里是一个自然生命生生不息的地方。据说高等植物就有两千多种,“山顶四季雪,山下四季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为众多生物生长提供了条件,尤其是许多珍贵植物。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和拥有珍贵物种是基础条件,但是珠穆朗玛峰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海拔是其他任何保护区都无法与其项背的。
举世无双的珠穆朗玛峰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态类型和深藏的科学奥秘,吸引着中外科学工作者和旅游者,具有极大的保护、研究和开发价值,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世界纪录。
成立时间
1988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高原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
珠峰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其南起国界线,北至雅鲁藏布江(吉隆县境内)和藏南分水岭(定日县境内);东起拿当曲与哈曲分水岭、朋曲支流—耶鲁藏布江与吉布弄下游分水岭以及彭作浦曲与拉冬扎乌河分水岭为界,西抵阿姆嘎曲、翁布曲与桑卓曲、希呦得藏布分水岭。全区面积约33810平方公里,相对高度达7408米(从1440米—8848米)。行政上属西藏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的定日、吉隆、聂拉木、定结县所辖。珠峰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部分,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0324.85平方公里,占全区自然保护区面积的30.33%;缓冲区面积6254.93平方公里,占全区自然保护区面积的18.64%;实验区面积16561.3平方公里,占全区自然保护区面积的51.03%。吉隆沟、绒辖、雪布岗、江村、贡当、珠峰、希夏邦马为7个核心保护区;陈塘、聂拉木、吉隆、贡当、帕卓——卡达为5个科学实验区,另外还设有众多小的核心区域。
地质地貌
珠峰自然保护区全部处在喜马拉雅地层、地质构造区(该构造区南起恒河平原,北至雅鲁藏布江谷地,是青藏高原地质形成最新的地区)之中。除了分布于喜马拉雅主脊线以南的低喜马拉雅地台型沉积带和亚喜马拉雅西瓦里克第三系沉积带外,珠峰自然保护区自南至北依序分布着该区的另外三个沉积地质构造带;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才保护区,其北部大致以萨尔—扎—绒布寺—甲村—托冈一线为界),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沉积构造带(位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到藏南分水岭之间,珠峰自然保护区大部分位于此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北部沉积构造带(在保护区内仅见于吉隆强拉、马拉山以北的地区)。
由于强大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结果,构造了珠峰地区大尺度的地貌类型配置格局,形成了以高喜马拉雅山脉和藏南分水岭为骨架,以高原湖盆、宽谷为基底,并含有河流、湖泊、冰川、冰缘、风沙等多种地貌类型的及其复杂的现代地表形态。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貌形态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最具特色,它自西向东横贯本区南缘。位于保护区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整个山脉的最高部分,该山脉11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就有5座分布于保护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埃佛勒斯,8848米),世界第四高峰—洛子(8516米),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8463米),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8201米),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8012米);故该段山脉亦称高喜马拉雅。
水文
保护区内的水资源也相当丰富,其最大的河流—朋曲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能蕴藏量在293万千瓦左右。保护区的河流以朋曲河的干、支流为主,此外还有绒辖曲、波曲、吉隆藏布、斗嘎尔河等四条较大的沟谷河流。这五条河流均为外流河,属恒河水系。保护区的湖泊以佩枯错为首,其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星罗棋布的高原小湖泊。在保护区的诸多山峰中发育着许多规模巨大的大陆性冰川,这些冰川是保护区内河流、湖泊的源泉。
气候
保护区内气候资源丰富,据协嘎尔气象站多年资料表明;年均气温在2.1℃,年均≥0℃的积温在1000--1500℃,极端最高气温24.8℃,极端最低气温-46.4℃,无霜期100—120天;年日照时数达332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75.3%;年均降水量270.5毫米,年均总蒸发量2479.5毫米,蒸发量远高于降水量,且降水多集中于7—9月;雨热同季。
植物资源
根据初步调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348种,其中被子植物2106种、裸子植物20种、蕨类植物222种,苔藓植物472种,地衣植物172种,真菌136种。农作物品种繁多,有小麦、青稞、荞麦、鸡爪谷、玉米、马铃薯、豌豆、油菜等。牲畜品种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骡、驴、山羊、绵羊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西藏延
上一篇: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03-25 ]
下一篇: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