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南山风景区
从市区南行数里,有一胜区,这里群山环抱,青峦错落,绿树葱茏,有珍禽奇鸟,有亭台楼阁,有竹林流泉,风景清幽,美不胜收。这便是被列为江苏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单位的镇江南郊风景区。
南郊名胜在南郊诸山,首推招隐山。满山苍松翠柏、参天拔地。春夏之际,但闻鸟鸣千啭,蝉吟不穷,清泉淙淙,一片清凉世界;晚秋时分,红叶经霜,灿然若火,浓荫藏寺,五色纷披,更是一幅图画。清人鲍之钟诗曰:"灿烂霜机能浅深红,楼台如在万花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
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明代僧人开发建寺,因洞口有巨石如莲花,故名。志载当初开发时曾出现"龙骨"。1980年文物单位曾发掘出一批第四纪全新世动物化石,还有一枚人齿化石,距今约一万年以上。
南郊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点,它以其独特的绮丽风姿迎接着来自中外的广大游客。
南郊游览路线:
招隐寺--招隐坊--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玉蕊亭--增华阁--昭明太子读书台--珍珠泉--鸟外亭
竹林寺--林公泉--挹江亭--伯先墓
鹤林寺--杜鹃花--苏公竹院--茂叔莲池--米芾墓
招隐寺
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招陷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颙只生一女,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唐骆宾王游寺有诗云: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
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戴颙,字仲若,是南北朝著名的艺术家。不仅擅长丹青,在雕刻上亦造诣颇深,更精通丝竹,会作曲,他的作品流传很广。他一生不愿作官,一直隐居,招隐的佳山秀水诱发了他的音乐灵感,使他创作了许多乐曲,成为中华音乐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
招隐寺最初创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殿宇宏丽,甚负盛名。唐宋以来,几经兴废。清咸丰间,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间,慧传和尚重建大殿、读书台等,规模已不如前。抗战时,又遭日军毁坏,现在正全面修复,大部分胜迹已焕然一新。
招隐坊
在入山途中,有一高大石牌坊,横额为"宋戴颙高隐处",下?quot;招隐"二字,石柱上有联:
读书人去留萧寺,
招隐山空忆戴公。
由于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编撰了名著《昭明文选》,使历史人物与名山共存,更招引着历代名人:唐朝诗人刘禹锡、骆宾王、宋大学士苏东坡、著名书画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游此山,并且留有许多诗画。
听鹂山房
听鹂山房坐落在增华阁东北山腰里。过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风凉清幽。招隐山上花鸟众多,万以黄鹂为最,终日鸟声不绝,黄鹂叫声万为宛转动听。戴颙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quot;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这就是著名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来历。这在《千家诗》和《幼学注解》等书中都有记载,传为千古美谈。
戴颙是一位卓越的古代音乐家,他欣赏鸟叫往往入了迷,其曲调作品得益于黄鹂歌鸣不少,其中《游弦》《广陵》《止息》三曲尤为传世佳作。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这座听鹂山房。有门联曰: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虎跑泉
在山路左侧,相传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时,饮水困难,虎为他刨出此泉,故名虎跑泉。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一名虎泉亭,长方形,设计美观大方。明嘉靖年间袁继祖重砌方池,改名"万古常清池",表明泉水常年清澈见底,故虎跑亭又称"万古常清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为明崇祯年间知府程峋所书。
虎跑泉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昭明太子来招隐寺读书,环境十分幽雅,但苦无水喝。他闲暇无事就满山跑,寻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忽然一阵风过,树叶沙沙作响,直落地上。古语说:"云从龙,风从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岗下有个小山洼,一猛虎前脚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见,暗暗吃惊。只见这只虎大吼一声前爪猛刨这处,留下一个跳有三尺深的塘儿,虎便咆哮而去刹那间,塘内便有清泉不断向外渗出,太子双手掬着泉水,尝了一口,只觉清凉香冽,甘美香甜。这时泉水源源不断向外涌流,太子惊喜之余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来,泉眼四周石头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
鹿跑泉
在听鹂山房东侧。据清代文学家夏慎枢《招隐有夏序》载,"吸鹿泉,煮新茗,甘香润吻"泉旁有亭,三角形,下大上小,造型别至,名鹿泉亭,亦称"如斯亭"。
当年此处林壑幽美,野鹿出没,闻呦呦鹿鸣,听泠泠泉响,别有一番情致。唐著名诗人张祜形容为:
古寺人名在,清泉鹿迹幽。
竹光寒闭院,山影夜藏楼。
玉蕊亭
在增华阁东南,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联曰:"绝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让,何处访玉树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
唐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园和翰林院地允许植种,是稀世奇葩,开放时如瑶林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唐朝宰相李德裕任润州刺史时,常游招隐寺,于玉蕊花下饮酒赋诗,有《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诗: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并特为观花建此亭,名"玉蕊亭"。
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南朝兰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被立为太子后,在招隐寺读书,于读书间招集文学名流在增华阁编辑《文选》三十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太子未及即位而卒,年三址一岁,谥昭明。
读书台建于山腰,为小巧平房三间,门旁柱上有楹联曰: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悦听读书声。
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石案一块,长约一点三米,宽约半米,厚约十厘米,为太子伏案处。
读书台北还有济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寿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招隐寺碑记。
读书台右边为增华阁,是当年昭明太子编辑文选的地方。萧统云集天下才学贤士,包括《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山水有清音的"增华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
南郊名胜在南郊诸山,首推招隐山。满山苍松翠柏、参天拔地。春夏之际,但闻鸟鸣千啭,蝉吟不穷,清泉淙淙,一片清凉世界;晚秋时分,红叶经霜,灿然若火,浓荫藏寺,五色纷披,更是一幅图画。清人鲍之钟诗曰:"灿烂霜机能浅深红,楼台如在万花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
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明代僧人开发建寺,因洞口有巨石如莲花,故名。志载当初开发时曾出现"龙骨"。1980年文物单位曾发掘出一批第四纪全新世动物化石,还有一枚人齿化石,距今约一万年以上。
南郊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点,它以其独特的绮丽风姿迎接着来自中外的广大游客。
南郊游览路线:
招隐寺--招隐坊--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玉蕊亭--增华阁--昭明太子读书台--珍珠泉--鸟外亭
竹林寺--林公泉--挹江亭--伯先墓
鹤林寺--杜鹃花--苏公竹院--茂叔莲池--米芾墓
招隐寺
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招陷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颙只生一女,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唐骆宾王游寺有诗云: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
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戴颙,字仲若,是南北朝著名的艺术家。不仅擅长丹青,在雕刻上亦造诣颇深,更精通丝竹,会作曲,他的作品流传很广。他一生不愿作官,一直隐居,招隐的佳山秀水诱发了他的音乐灵感,使他创作了许多乐曲,成为中华音乐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
招隐寺最初创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殿宇宏丽,甚负盛名。唐宋以来,几经兴废。清咸丰间,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间,慧传和尚重建大殿、读书台等,规模已不如前。抗战时,又遭日军毁坏,现在正全面修复,大部分胜迹已焕然一新。
招隐坊
在入山途中,有一高大石牌坊,横额为"宋戴颙高隐处",下?quot;招隐"二字,石柱上有联:
读书人去留萧寺,
招隐山空忆戴公。
由于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编撰了名著《昭明文选》,使历史人物与名山共存,更招引着历代名人:唐朝诗人刘禹锡、骆宾王、宋大学士苏东坡、著名书画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游此山,并且留有许多诗画。
听鹂山房
听鹂山房坐落在增华阁东北山腰里。过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风凉清幽。招隐山上花鸟众多,万以黄鹂为最,终日鸟声不绝,黄鹂叫声万为宛转动听。戴颙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quot;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这就是著名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来历。这在《千家诗》和《幼学注解》等书中都有记载,传为千古美谈。
戴颙是一位卓越的古代音乐家,他欣赏鸟叫往往入了迷,其曲调作品得益于黄鹂歌鸣不少,其中《游弦》《广陵》《止息》三曲尤为传世佳作。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这座听鹂山房。有门联曰: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虎跑泉
在山路左侧,相传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时,饮水困难,虎为他刨出此泉,故名虎跑泉。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一名虎泉亭,长方形,设计美观大方。明嘉靖年间袁继祖重砌方池,改名"万古常清池",表明泉水常年清澈见底,故虎跑亭又称"万古常清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为明崇祯年间知府程峋所书。
虎跑泉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昭明太子来招隐寺读书,环境十分幽雅,但苦无水喝。他闲暇无事就满山跑,寻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忽然一阵风过,树叶沙沙作响,直落地上。古语说:"云从龙,风从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岗下有个小山洼,一猛虎前脚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见,暗暗吃惊。只见这只虎大吼一声前爪猛刨这处,留下一个跳有三尺深的塘儿,虎便咆哮而去刹那间,塘内便有清泉不断向外渗出,太子双手掬着泉水,尝了一口,只觉清凉香冽,甘美香甜。这时泉水源源不断向外涌流,太子惊喜之余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来,泉眼四周石头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
鹿跑泉
在听鹂山房东侧。据清代文学家夏慎枢《招隐有夏序》载,"吸鹿泉,煮新茗,甘香润吻"泉旁有亭,三角形,下大上小,造型别至,名鹿泉亭,亦称"如斯亭"。
当年此处林壑幽美,野鹿出没,闻呦呦鹿鸣,听泠泠泉响,别有一番情致。唐著名诗人张祜形容为:
古寺人名在,清泉鹿迹幽。
竹光寒闭院,山影夜藏楼。
玉蕊亭
在增华阁东南,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联曰:"绝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让,何处访玉树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
唐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园和翰林院地允许植种,是稀世奇葩,开放时如瑶林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唐朝宰相李德裕任润州刺史时,常游招隐寺,于玉蕊花下饮酒赋诗,有《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诗: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并特为观花建此亭,名"玉蕊亭"。
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南朝兰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被立为太子后,在招隐寺读书,于读书间招集文学名流在增华阁编辑《文选》三十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太子未及即位而卒,年三址一岁,谥昭明。
读书台建于山腰,为小巧平房三间,门旁柱上有楹联曰: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悦听读书声。
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石案一块,长约一点三米,宽约半米,厚约十厘米,为太子伏案处。
读书台北还有济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寿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招隐寺碑记。
读书台右边为增华阁,是当年昭明太子编辑文选的地方。萧统云集天下才学贤士,包括《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山水有清音的"增华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