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行业>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虚拟技术”能否复制现实?

“虚拟技术”能否复制现实?

文章来源:vrart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8日 点击数: 字号: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为灵境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使人们获得和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军事、医疗、娱乐等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虚拟博物馆、虚拟展览馆、虚拟战争、虚拟手术等。

“虚拟技术”成为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让很多人完成了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拓宽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和想象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杨士强教授告诉记者。

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教授认为,继数字化之后,虚拟化时代已经到来。虚拟化经历了虚拟物性、虚拟物体和虚拟人三个发展阶段。凭借虚拟现实技术,物性可以在虚拟时空真实地被感知;凭借虚拟现实技术,物可以在虚拟时空中存在;凭借虚拟现实技术,人终将被虚拟。

虚拟时空与虚拟存在、虚拟主体与虚拟认知、数字化存在与虚拟文化是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人类社会的礼物。但在蔡曙山看来,这些礼物中的每一个都有可能是一只“潘多拉盒子”,在带给人类新的希望的同时,也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困惑。

虚拟现实技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是对人自身的虚拟。美国已把虚拟人研究看做是与原子弹同等重要的高科技战略,把虚拟人计划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看待。蔡曙山教授认为,虚拟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外部形象的虚拟到内部结构的虚拟,再到有机生命的虚拟这样三个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基本的自主行为,能够模仿某个人的心智和行为的“虚拟生物人”终究会出现——这是真正的虚拟人。

“主体技术”改变人本身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翟振明认为,以往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客体技术,即通过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来改造自然客体的技术,并且,这种被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本身也是客体。例如,一辆汽车、一把锤子虽然融入了人的技术,但它们毕竟还是与制造者分立的物体。

与客体技术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则是一种主体技术:这类新兴技术不是用来制造客体化工具的,也不是用来改造自然客体的,而是用来改变人本身的。“如果主体技术成为我们的主导性技术,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会从根基上发生巨变,这种变化的深刻程度是在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中未有的。” 翟振明告诉记者,虚拟现实技术的逻辑必然是对人类整个经验世界的重新建造,是一种最彻底的主体技术。只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主体重造潜能还未被思想文化界充分认识,这就给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方向留下了一片很大的盲区。

虚拟现实技术应该服从人类理性和人文精神,失去人类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指引,虚拟技术将失去灵魂。”蔡曙山教授强调说,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我们并不反对制造机器人和虚拟人,但我们坚决反对制造能够控制人类的机器人和虚拟人。这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第一个限度。

虚拟现实技术的第二个限度,就是要符合自然法则。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遭到破坏,人类也将受到惩罚,甚至最终毁灭。

发展“虚拟技术” 之前的基本问题

作为一个哲学研究者,翟振明教授考虑更多的是一种终极意义层面的问题,他对虚拟现实技术“服务”于社会的具体措施没有太多的建议,但他坚信,在人类社会大规模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之前,必须谨慎地思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才有可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发和掌控这种前所未有的主体技术。

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包括:虚拟世界是生活意义的空洞还是纯粹意义的海洋?虚拟世界是虚无主义者的避难所还是自为意义创造者的乐园?“时间”是在虚拟世界中被“浪费”了,抑或,在原本世界被浪费掉的时间终于在虚拟世界中被赎回?“人造的”比“自然的”一定更远离真实吗?“虚拟”与“真实”之间,有终极的界限吗? 

>>相关产品

  • 相关虚拟现实软硬件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