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博物馆

VR测评|VR博物馆=特殊时期逛展新方式?

文章来源: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3日 点击数: 字号:

云旅游的体验感到底怎么样?

20年代的打开方式让人一言难尽。

从开始的“这不碍事儿”,到“真的太让人绝望了”,到“我终于理解狗子在家等我一天我却不带他撒欢儿的心情”,再到“我想上班,球球老板让我上班”。

从柴米油盐到风华雪月,我们的生活习惯被迫“云化”。但总有些领域,即使顺应着大环境趋势,结果也一言难尽呢。

比如,VR旅游的尴尬不能只我一个人承受,今天就来吐槽吐槽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云旅游。

云旅游

镇江景区

镇江景区的体验算是中规中矩吧,景区推出了360°VR全景导览,可欣赏多个景点的美景,如金山、北固山等。听到“金山”,我就想到了“水漫金山”这个典故,心想着莫不是同一个金山,于是就扫了二维码进入。

页面十分流畅,开篇就是360°的全景俯视图,还有多个高度可以选择。随之讲解声响起,内容比起其他的讲解来说算是通俗易懂。语音讲解上来就直奔重点,马上就解决了我的困惑——此金山就是《白蛇传》里的那个“水漫金山”。浏览过程是跟着方向标,体验感一般,倒是因为地点有趣就多了一些乐趣。镇江的金山叫“金山”,是法海法师刨地时挖出了金子,那这就可谓是“实至名归”了。另外讲解的字里行间里透露出来对《白蛇传》丑化法海的愤愤不平,让从一个有名望的法师从此变成了一个破坏美满婚姻的人。项目的每个景点都会讲其由来的典故,还是值得一听的。

画面看近景虽然做不到特别清晰,但像素还可以,也没有出现很多景区因锐化过度导致风景看起来较假。比较有趣的是,不但有正常视角,还可以玩一些“骚操作”,提供了小行星、鱼眼、水晶球三个视角。

我觉得做得不够好的是部分景点的视角缺失问题。讲解说可以看到江,结果只有亭子的视角,没有望江的视角,而画面中围栏的周围,那些正在开心拍照的大叔大婶们更我体会到了一丝尴尬。讲解说有6500+的植物,然而完全没有途径进到园子里看植物,看到的只是普通的风景。这种感受仿佛就是在游戏中走到了没有场景触发的死角,尤其是讲解还告诉你这是个应该有场景的地方,这就让人非常扫兴了。

全景故宫

故宫是一个百去不厌的地方,我之前在北京时,周末得闲了就会去故宫溜一圈。但和镇江景区的VR旅游相似,全景故宫也做得中规中矩。浏览过程跟着指示,配有文字说明和解说,亮点泛善可陈。唯一的亮点是增加了故宫雪景,但场景很少,做得也不够精细,难以让人真的眼前一亮。看网上网友分享的故宫雪景摄影可能还会更有意思一点。如果说短期内要增加些什么亮点的话,建议故宫把网红御猫“鲁班”、“花花“和它的兄弟们都搬进VR场景来,这样至少让吸猫人士有了继续云逛故宫的动力。

VR故宫

提到云看展故宫,全景故宫的访客络绎不绝,我在网上还找到了另一个VR故宫项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扫个二维码进去看看。

参观分为三个建筑:“养心殿”、“灵沼轩”、“倦勤斋”,每栋建筑的进入动画都非常优雅,进入后每个建筑也都挺精致的。虽然同为一个页面中的三栋建筑,但展现方式各有不同,我推测应该是分成不同的小项目完成的。

“养心殿“可以自制小盒子进行VR观看,较为新颖。它的每个房间都是打通的,所以观感和其他云看展项目略有不同,每个地点都有箭头指示,很多物体也有被标记(带有介绍),所以参观“养心殿”就有了一种跑酷找线索的感觉。

“倦勤斋”比起“养心殿”就更像一个游戏本了。进入之后会有导游带领你,你还可以和她互动,甚至一起“修复文物“(手动拼图)。最可圈可点的是它加入了在每个房间行走参观的体验,由浏览者自己走去房间,而非选项的简单跳跃,让人更有沉浸其中之感。

“灵沼轩”是我最喜欢的建筑,页面进入后满眼银杏树金碧辉煌,主建筑周围被水环绕。但和上面两个相比,这个是真的没什么可逛的。灵沼轩可以选择两个模式,另一个模式中没有银杏树,主建筑也只剩下钢结构,让人十分疑惑。查了下资料才发现前面的模式是用数字化技术对“灵沼轩”的虚拟复原,而后者才是现实,令人大吃一惊。

总的来说,VR故宫系列各有亮点,但有一点特别让我想吐槽,就是这三个项目的建筑全部太像效果图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玩游戏,体验感和当年玩《楚留香》没啥区别。“灵沼轩”是数字化复原,但也期待今后在这类复原项目上可以使用AI技术让画面更有现实感,毕竟AI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复原人像了。“倦勤斋”是我目前见过的、唯一一个在行走时加入了体验感的。当然代价就是开启时间会比较慢,也容易卡。但要真正做好云旅游,我认为这种行走的沉浸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旅游大多数时间也都是走在路上。

展览

陕西历史博物馆

打开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云看展界面,一股异于其他展览的“朴素之风”迎面吹来。无论是导航栏,还是指引箭头,仿佛是十年前用最简单的HTML实现的。画质更是只能用“渣”一个字形容,放大之后仿佛满屏马赛克。路线都是单程路线,甚至没有选择。大部分展品只能远观不能近看,可以观看的藏品放大后也只有图片,所以只能看到正面的样子。设计逻辑简单、渣画质、界面简陋,让这360度的全景视角显得几乎没有意义。

大唐风华

大唐风华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办的展览。同样是云看展,这个展览还是比陕博自己办的要靠谱得多。无论是画面清晰度、导航、配乐,还是展品可以近距离观看的数量,都是远超陕博的。展品在近距离观看时,会展现图片和简介,部分展品有多张不同视角图片。展览展出了唐代鼎盛时期的代表性物品,如陶俑、仕女图、壁画、墓志等,虽然技术平平无奇,但对唐朝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值得一看的。

无问西东 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

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虽然技术上也做得一般,但展品非常丰富,因此小编极力推荐这个展览。无问东西不仅展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元素,也展现了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从而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非常有故事性。很多重要展品都可点击查看详细图片和简介,远距离观看的精度也不错,值得一看。

穿越建筑: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十年

看了那么多历史文物和风景,当然要再看看当代艺术了。《穿越建筑: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十年》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展品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作者通过切割建筑来解构空间和揭示秘密。

这个展览可选取的视角较多,像马塔-克拉克的自然生物与能量的画作,按1970-1977的时间轴顺序进行了分区。每个分区对应一个场景。虽然长展台这类的场景下,仍无法看清所有展品,但就逛展体验而言也没有太影响,毕竟上海周末去看展也是人山人海,不一定能看到所有展品。

展览另一点就是每个场景下,可以通过放大仔细观看任何想看的东西。无论是画还是文字。比起大多数展览的无法观看细节,这个展览优秀了很多,精度更高。而放大和缩小产生的距离感,模拟了我们在看展中走近和走远的行为。走近时可以仔细看这个展品,走远则可以看到展览的布局和其他展品的概貌,是一种更让人沉浸的手段。

这个展览的技术体验是我在所有云看展中最推荐的,简洁流畅好操作,也比较接近实体观展。

让·努维尔:

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

同样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相关系列,使用的技术和马塔-克拉克展几乎相同,就不展开赘述了。入口的设计我非常喜欢,漆黑中灯光打在几行字上“无知的认知,不合理的理性,片面的真理,皆由缺失想象所致。”

展览反对了标准化、可复制、无根基、数字化的建筑形式。使用数字化手段的线上展览,却是一个控诉数字化的展览,这种反差非常有戏剧性。当然因为展品多为装置和影片,既不能播放影片,又无法多角度展示展品,在体验上肯定是次于马塔-克拉克的展览的。

青策计划2019

还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青策计划的封面是一个动画,让海报动了起来。展览有两个主题:“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展现了微小个体与权力的纠缠;”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进的艺术工具”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有趣装置,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工具和创作过程。

青策计划展览上有大量艺术装置,其中不乏一些互动式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视角和互动的缺失使得展品的魅力打了折扣,所以是否能在线上参观的同时也保留下互动的可能呢?不过这个展览的装置新奇且大个儿,对装置感兴趣的还是值得一看的。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