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的VR文化游(1)云岗石窟
我想这世界上热爱旅游的人如果不是所有人,也是非常非常多的,我老婆就特别喜欢旅游。疫情期间,还能旅游吗?能,足不出户也能吗?还真能,可以叫它朴素版的VR文化游(比如这次游的是云岗石窟)。
VR是虚拟现实,VR游就是跟着导游和摄像师的镜头,把景区的画面直接拉到你的手机上。说是朴素版,就是没带VR头盔,没有那种无法辨别真伪的“沉浸感”。
打住!你是不是忽悠我们吗?还真没有。你想,解说者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人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耕耘了几十年,研究成果不知道发表多少。你能看见的他肯定也能,可他能看见的,他能理解的,他所具有的考据,他那贯通古今,横跨学科的视野、见地和认知能力,你能有吗?
首先,教授告诉你,石窟其实是一种寺庙建筑群。是不是觉得耳目一新?
教授又告诉你,石窟的开凿分上下两个洞,先上后下,这样就不会塌方。大型石窟的结构一般是前廊后室。
教授把你领入39号石窟,指着中心的佛塔说,这也是很典型的结构之一,中心塔柱窟。告诉你正规的走访次序是顺时针,因为佛有许多经文故事都有“时间线”。故事片倒着放就很难理解了。
人们常说千佛一面,可你会发现那只是总体上的一种规范或风格。其实,主佛正襟危坐,貌似同等端庄,政治正确,而实际表达情感的敏感肌肉群,比如嘴角,小小的变化就让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相形见绌。
如果你把目光移到那些小人物,那生活气息,灵动表情,就让张大千等绘画大师挪不动步子了。
如果说,希腊人的美学修养让现代人自愧不如,那么,石窟作品的无名艺人,会让那些挖空心思“后现代”画家们自惭形秽。
看着大佛,让我想起了西方中世纪对神的偶像崇拜。比一比,大佛气定神闲,身材伟岸。而耶稣和那些美则美矣的众仙呢?是不是因相对单薄,而又与真人同形,缺乏了神的气度和神的威严呢?
美是有文化基因和传承的,西方的建筑、雕像和绘画,处处都充斥着“黄金比例”(1.618),它是“迭代同形”的比例,确实美。可清华的这位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华文明中的审美比例是根号2(1.414)。为什么呢?教授说,中华文明里,古有天圆地方之说,而圆的内接正四边形,直径与边长的比就是根号2,与西方接近,但又不同。至于它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反正审美是很个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