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平安“高科技”镜像,平安科技助力平安刷新国际印象
在过去,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有人认为,最不可能走出去的是科技。但是近十年里,社会发展正在颠覆这样的格局:高铁、高端装备、移动支付、AI……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赢得口碑。这其中有许许多多的参照标准,外媒报道就是一面最直接的镜子。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4月报道称,在过去4年,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向中国超过460家银行提供云银行产品,包括移动银行应用、贷款、金融产品的信用评分,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核心系统上打造银行间的交易平台等。
不约而同地,同创刊于英国,以严谨专业著称的杂志《经济学人》,最近以专题形式报道人工智能领域,首篇便引用了平安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的案例:用户在通过平安旗下的App申请贷款时,潜在借款人需通过视频回答关于其收入和还款计划的问题,平安的后台系统便可以通过监测近50个细微的表情来判断他们是否在讲真话。
就连以高冷、毒舌、有国际视野著称的自媒体,也开始对平安的科技实力不吝赞美。有科技领域的自媒体总结道:和传统的几家万亿企业相比,中国平安近些年的科技含量最高,企业最具活力,业绩增速最强劲。
一家以金融闻名于世的中国企业,为什么外媒频频报道它的科技实力?有一组数据可说明一二:
2017年,中国平安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3030项,较年初增长262.0%,覆盖云计算、AI、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等;
2018年1月初,中国平安的智能读片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分别以95.1%和96.8%的精度刷新了“肺结节检测”和“假阳性筛查”的世界纪录,双双获得世界第一;
中国平安的生物识别技术全球领先,人脸识别、微表情识别、声纹识别准确率全球领先;
在最近的AI+环保国际大赛中,平安又摘得“异常能耗监测”世界第一的成绩。
不少业内人士感叹,以保险业起家的平安,已然步入科技轨道。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平安显然已深谙科技研发之道——平安科技便是平安诸多“世界第一”背后的强力支撑。无论是英国《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关注的平安云、微表情,抑或是世界第一的多项成绩,平安科技都是其中的关键词。作为平安的高科技内核,平安科技不仅在持续不断地为平安输送创新技术,而且也站上了世界舞台为平安持续发出科技声量。
今年4月12日,2018香港互联网经济峰会(IES)上,平安科技向海内外媒体展示平安在金融科技、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综合探索与技术实力,引起了一波外媒平安热。另一方面,平安科技已经进入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行业机构的“尖子生”名单,不久前为平安捧回一项国际大奖:由平安科技自主研发的平安集团资金管理系统,获第六届《欧洲金融》“陶朱奖”中的“2017-2018年最佳技术应用奖”。要知道,陶朱奖"(Taozhu Gong Awards)由全球领先的现金、财资及风险管理行业会议、培训及研究机构《欧洲金融》主办,在业内具有极强影响力。
大型企业转型难度超高,被外界喻为“大象起舞”,因为企业体量巨大,常被人认为无法承重。目前,平安启动“金融+科技”的战略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让大象举重若轻的起舞,外界对此保持乐观。平安已然走出了一条大象起舞的新路径,这得益于过去近十年的科技布局。平安科技是平安进行科技布局的重要一环,也会是分担平安巨量重压的重要支柱。
关于平安科技
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运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安全等前沿科技,为人们打造全新云生活。对内,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的高科技内核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负责开发并运营集团的关键平台和服务。对外,平安科技以智慧科技为手段、以智造未来为蓝图,向全行业赋能科技能力,将国际权威认证的技术能力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场景业务中。目前,平安科技已经在金融、医疗、教育、安防、农业、娱乐等领域形成云生态圈,积极践行科技改变生活的企业理念。
超过4000名专业IT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组成的高级研发团队,为平台的运营稳定和可靠,提供了专家级的技术保障。目前所建立的云生态圈已经承载过4亿的互联网用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