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创客>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无论自拍、直播还是火热的虚拟现实,虚张声势的仪式感都是毒药 ...

文章来源:品玩 作者:vrlili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6日 点击数: 字号:

历史和市场都可以证明,“仪式感”绝对是消费电子业的敌人。

在新媒体“新经济 100 人”举办的创业投资论坛上,一位自称来自深圳的 VR 创业者,向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的 CEO 韩坤提了个要求,想要让他分享一点儿内容取胜的经验,也向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KPCB) 的主管合伙人周炜旁敲侧击了一下 VR 领域的投资意向。

韩坤的回应非常直接,他说他们在杭州有一个研发团队,专门做 VR 方面的尝试,但一年来也没有太大的起色。而作为投资人,周炜也表示不太看好:“我们看 VR 很久了,虽然这么热,但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中国没有很先进的技术。”他也不知道怎么去大规模生产 VR 的优质内容,“我能想清楚我就自己去创业了。”

正如韩坤和周炜所说的,VR 设备的技术限制确实还挺大,这个时候小玩家创业者们一窝蜂涌进去,基本上都等不到技术足够成熟就会死掉。很简单的道理,这不是一个比拼意志力和梦想的游戏,甚至不是比创新,它需要大量的金钱人才资源投入——大多数小开发者们,都熬不到 VR 技术成熟的那一天。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 VR 会火但在消费市场总也不成气候?

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仪式感的事儿,VR 的使用场景目前来说还是太复杂了。

用过的人都知道,目前所有的 VR 内容使用场景,在玩儿之前不说沐浴更衣焚香烧炉,那至少也需要一整套价格昂贵的 VR 设备(通常还得有高配的 PC),一个空旷的独立空间,最好还有人在旁边给你看着,防止撞墙。一使起来,如盲人摸象,手舞足蹈,知道的说你在体验新科技,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降妖作法,捉鬼封妖,为国祈雨呢。

淘宝研发的Buy+ VR购物系统操作场景

话说回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诞生那会儿,开玩笑,整个机器占地 170 平方米,重达 30 吨,耗电功率约 150 千瓦,但每秒钟只能进行 5000 次运算,而现在的 iphone 6 是每秒 250 亿次。理论上,你 iPhone 需要 0.1 秒完成的指令,埃尼阿克需要将近 6 天的时间。而操作起来确实跟作法事差不多…

埃尼阿克操作场景

当然,这种不公平的对比没什么意义。但是,任何电子产品诞生早期,要使用它所消耗的时间和物质成本都非常高,就跟困难时期的人民群众只有春节才能下一顿饺子、一年才能换一身衣裳一样,甚至有时需要就着重大节日来,是一种庆祝仪式。

现在我们用 iPhone,在地铁上能用,在马桶上能用,在枕头上能用。欧阳修说读书讲究三上,我觉得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说要努力抓紧时间,而是把读书当作一种最普通平常的生活方式。只有当你把读书不看作是文人的专利了,你才能从书里读点儿东西出来。Real 尴尬的是,几千年那么重学的中国历史也没出现过读书有多普及的局面,现在却是 iPhone 和智能手机把欧阳文忠公的理想,给曲线实现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摄影术的发明与发展。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人物肖像是很昂贵的服务和产品。只有统治阶级、贵族、教廷的高阶神父等上流人士才能享受拥有一张肖像画流传的权利,只有他们才雇得起人数稀少的画家用数小时时间来生产一幅作品。那是一种典雅有象征意义的贵族活动,有钱还不一定请得到人给你画。

直到 19 世纪法国的达盖尔等人发明了早期的摄影术之后,拥有一张肖像的权利才逐渐下沉到中下层社会,商人、手工业者、农场主们也慢慢给他们的子孙留下了自己的面孔。留下一张肖像画(照片)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人人都可以去照相馆里交一笔费用,请专门的摄影师拍一张照片。只要数秒钟的曝光时间,就能留下全家人的肖像底片,根据这个底片,还可以复制出无数拷贝品。

获取肖像的门槛和成本大幅度降低后,它就从贵族活动成为了一项大众活动,劳动人民享受到了贵族的待遇。摄影术的载体相机,大受欢迎。

达盖尔

随着技术发展,相机操作的学习门槛降低、便携程度提高,还从胶片进化到了数码,摄影术从婚姻等仪式庆典专用走进日常生活、旅游外出和其它应用场合,甚至私密空间里的私房照。著名中文成人论坛草榴就把自拍区命名为“达盖尔的旗帜”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工匠兼艺术家。

早期的摄影术使用场景

越来越多的人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他们可以拍下自己想拍的任何东西。摄影产业延伸出了很多相机生产商,莱卡、尼康、奥林巴斯、佳能、索尼,他们在全球售卖这种光学精密仪器,赚得盆满钵满。

进入 21 世纪,柯达等胶片公司逐渐衰弱,并不是人们不爱摄影了。恰恰相反,数码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得相机镜头能集成到其它设备上(比如智能移动手机),消费者能从原本主要功能是通讯的手机里获得相机功能,摄影术的使用和学习门槛进一步降低,整个产业的蛋糕其实是更大了。

iPhone 6s的摄像头

相机镜头集成到智能手机这种自带屏幕的设备里,让现在广受欢迎的自拍、直播成为了人人都能实现的潮流生活方式,美图秀秀、快手直播这类产品的迅速流行,更生产出好几个励志资本故事。

掏出手机就能给自己拍照的动作,当然比脖子上挂另一个专门相机设备更容易实现,男女老少,受众覆盖面也更广。

某同事在自拍

回到 VR 领域,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消费电子产品熟悉的发展路径。现在能称之为大众消费品的 VR 硬件公司,都只推出了第一代产品,相当于什么呢?大概是 1913 年,莱卡相机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首次将使用在电影上的 35 mm 胶片运用到了相机上,推出全球第一款完整意义上 135(35 mm)相机。

所有靠谱的技术公司都在试图减轻 VR/AR 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像手机一样方便好用。本质上还是一种祛除仪式感、简化使用场景的努力,没有人愿意自己只能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空旷封闭的房间里操作昂贵的 VR 设备,这不符合消费电子发展规律。

被称为业内最神秘的 VR/AR/MR 公司 Magic Leap 就曾透露,他们在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就将是一款自带传感器、处理芯片和电池的可穿戴设备。

所以其实像韩坤和周炜这样一线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早就明白这个道理,至于中国其它的大多数 VR 创业者们到底想没想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能干什么,处于潮流新技术的哪个阶段,其实我还蛮担心的。

图片来源网络。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