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应用>行业案例>应用案例

VR投资冷却 VR电影缘何能够狂飙突围?

文章来源:高手VR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0日 点击数: 字号:

曾经,我们知道VR是需要戴头盔获得沉浸感,不过这次,VR体验已经可以不仅仅是在头盔里,手机的全景里,作为技术本身,还可以支持电影的拍摄。人们听说VR,多数是从开始,但VR电影是怎么回事?恐怕很多人还没能弄明白。

VR投资冷却,并不会阻挡VR影像的狂飙突进。今年无论是《异形:契约》、《五十度黑》还是诺兰的《敦刻尔克》,都推出了VR版本,国内则有《京城81号2》试水。

8月30日,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中国女导演文晏的作品《嘉年华》将角逐金狮奖,一扫近几年中国影片在欧洲三大影展上的沉寂。但在更新兴的领域,中国电影人可是动作不小。本届威尼斯率先设立VR电影竞赛单元,《拾梦老人》《家在兰若寺》《窗》《自游》等4部中国影片入围。这是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作品的一次大爆发。

电影节主席阿尔伯托·巴贝拉表示,单独开辟竞赛单元、单独设立展映场馆、设立独立的观摩与评审体系,是为了见证并支持VR这项新艺术。

9月1日,在中国刚刚上映的《敦刻尔克》——一部主角只有不超过十句台词、描述了一场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胜利,却是一次保存实力的撤退的大片。在影片里,感动观众的不再是慷慨陈词的对白,而是使用的VR镜头语言。

在传统电影里,观众只能看到导演预设好的角度和画面,但在VR电影里可以自主选择角度,360度观看内容。如果观众使用的是沉浸式设备,还能实现空间位移,会真的感觉到自己在走向角色身边。

实现完全沉浸式的并不简单,支持这种程度的体验就像为火箭提供动力。实现虚拟现实需要完整的平台,PC和云中庞大的计算能力,新的传感与捕捉技术,以及海量数据流。没有任何一个组件可以单独实现这个目标。

在中国,VR已经开始降温。我国有很多VR内容制作公司,但随着资本泡沫的破灭,一部分转型了,还有一部分没有度过寒冬。不过如今还能真正坚持做内容的公司,在行业里都有自身的优势。并且,即便在世界范围内,VR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尽管有一些传统电影领域中非常厉害的团队进入,但大家目前都处于几乎相同的起跑线上。

据悉,一些大公司已经在方面有所布局,但真要形成规模,还需要更多的VR片源来做支撑。

VR剧本和电影剧本不同的是电影只需要考虑平面的流线叙事,但VR需要用环境去讲故事而非镜头。传统电影中的蒙太奇、特写镜头这些在VR里都用不了,只能用环境变化和物件线索,再加上对白,告诉观众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此外,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还有不少难题在等着创作者们解答。传统依靠线上视频网站VR频道,以及、Playstation头显平台等线上发行的模式,对于多数一分钟就成本几十万VR电影而言难以回本,毕竟VR家用设备仍然小众。

目前。大多数用户使用的都是,相对轻便,价格也低很多,人们只需要把手机放进眼镜里就行,但这样的设备是不支持空间位移和交互的。可沉浸式头显设备的购买成本相对较高,还需要与高配置的电脑连接,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体验的门槛还是太高。

经历过2015-2016年VR风口的大爆发和概念炒作后,进入2017年,人们对于被资本“打入冷宫”的VR的关心程度明显减弱。VR投资冷却,并不会阻挡VR影像的狂飙突进。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单设VR竞赛单元,并且中国4部影片强势入围,或许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