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直播演唱会要做成什么样才能比现场更好
最近遇到很多VR内容的一线制作的同学,聊起VR直播的话题,发现原来大家对目前这种“假装在现场”式的VR直播早就“没法忍了”。比如VR直播演唱会的话题,光子互动的党宇航Allen,因为看了一段大家都觉得画质很渣他觉得特效做得很有启发的直播(他后面一定会安利这段直播的),引发出这样的话题:VR直播演唱会要做成什么样才能比现场更好?
我觉得演唱会的VR版本如果不能比现场更有趣,那还不如不看。所以,所有的功夫都得花在“比现场更有趣”这几个字上面。
我们来看看目前大部分的VR演唱会是怎么做的:
1. 让观众站在舞台的某个位置(演员中间、舞台角落、舞台下)。
2. 让观众站在第一排。
这么做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演唱会的票价是根据舞台的距离算的,所以第一排很贵,一般人买不起,站在舞台上就更别想了,所以VR算是圆梦了。这乍一看是对的,没毛病,但是深思一下是有问题的,这并不比去现场更有趣。
VR的强项确实是让人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简单用VR来PK一下现场:
1. VR在视觉上比现场如何?差远了。
2. VR在听觉上比现场如何?差远了。
3. VR在嗅觉上比现场如何?嗯……VR无法模拟嗅觉。
4. 触觉呢?味觉呢?(你是来找茬的吧……)
这么分析下来,VR完败。那应该怎么办?让我们回到演唱会这件事情的本源,重新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
演唱会为什么要做灯光?
因为灯光可以配合音乐从视觉上提升氛围,让原来只是听觉带来的感受立体化。
演唱会现场为何要在舞台两边再装上大屏幕做特写?
普通人欣赏能力有限,此时需要有一个懂行的人跟你介绍,这一段吉他的solo很精彩,你看他的指法;这一段演唱难度很高,你看主唱的表情,多么的深情;这里得听听架子鼓的表现了……
为什么摇滚演唱会站着听更爽?最好还跟着唱?
这里就得提到所谓”现场氛围”的基本原理了。前面提到了嗅觉、触觉和味觉,想想看,几百人都在唱啊跳啊,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互相之间还有身体的触碰,这些综合在一起就是现场氛围。
好了,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VR演唱会要做的比现场更有趣,功夫就得下在视觉上了。答案简直显而易见,对不对?
那么对比现场来说,VR有什么优势?
恩,VR能实现超现实的灯光效果。其实说灯光效果还狭隘了,应该是超现实的视觉效果。比如:让乐队每个人身边都出现几百个萤火虫,随着节拍闪烁飞舞;或者让几百只光源在整个空间中螺旋移动。
针对大屏幕特写VR就更厉害了,整个空间都是屏幕,可以花式展现各种细节。
这是终极形态的“音乐可视化”体验。所谓音乐可视化,背后的原理还是“解说”。举个例子,就拿我来说,我是不懂古典音乐的,基本也欣赏无能,再牛的交响乐现场我也听不出好坏,在被别人问及感受的时候形容词匮乏的只剩下“好听、真好听、非常好听”这类。但是我在看日剧《交响情人梦》的时候,因为有着大量的解说和视觉化的呈现,降低了欣赏的门槛,让我这种门外汉也能窥探到一些精妙之处。
在这个思路下就能真正体现VR设备的优势,做出比现场更有趣的演唱会体验。这里推荐大家去看一下三星VR平台上的《Umphrey’s McGee 360 Puppet String》这个作品,完美的展现了这个思路下所能呈现出来的效果。这样的作品,让我带上VR眼镜听一整天都没问题。
——————————脑洞更大的分割线————————————
Allen的想法不是不够好,是不够狠。只能说是针对目前绝大多数“色块在歌唱”的VR演唱会直播的一剂妙方。但我们其实完全可以把脑洞开得更大一些,提出终极的、真正解放VR技术的直播方式。
事实上Allen所说的“音乐可视化”,是否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VR技术,把所有抽象的事情都变成具象的、目力可及的画面和场景。这是VR独具的、能提供“超现实体验”的优势。像Next VR在早期做过的Coldplay室内的VR现场时,就充分利用了后期的视觉特效,让带上头显的粉丝们,获得了现场都无法做到的梦幻画风(其实就是撒花撒雪片撒粉丝的心呗)
我们的问题在于,VR直播一定要“直播现场吗”?现场的好处Allen文章中说过了。如果我们不选择真实的现场带来的“好处”。而是强调VR能带来的“妙处”会不会就此成就另外一种“直播”呢?
比如,VR直播能把每一个粉丝带入音乐的“空间叙事”。跟着偶像演绎他们的音乐故事。还可以根据节奏发生互动,可以选择跟其他粉丝一起嗨,也可以与偶像一对一单独相对……这一切虽然没有真实场景的汗味和气氛,却有了另一些现实无法实现的体验。毕竟VR带来的体验不是为了取代真实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无非是给人类的娱乐多了一些选择。
来源:I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