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3D打印>3D打印新闻>深度解读

浅析困扰3D打印业发展的瓶颈

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4日 点击数: 字号:

     被认为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载体的3D打印,在经历了去年的井喷蜂拥之势后,因为被爆出企业亏损、技术缺乏原创而屡遭“泡沫”质疑。

      10月21日,第四届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在成都开幕。会议期间,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家观望情绪都很严重,“3D打印是块到嘴的肥肉,但是大家都找不到从哪儿下口”。3D打印从问世至今已有30年,但目前市场规模只有50亿美元,罗军分析认为,3D打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突破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最大桎梏。

3D打印过程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也在会上谈到:“当前3D打印技术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不足、投入不足、应用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但她也为企业们鼓劲说:“你们要有信心、有勇气,坚持不懈地推进下去。”

卡在应用与材料上的技术

     3D打印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但近年才火了起来。去年,上市公司加大布局,研究成果加速转化,这一概念一度在资本市场掀起狂欢。“3D打印的春天已经到来”,罗军去年如是说。

可如今,再谈起3D打印的发展现状,罗军摇摇头说,“大家都在观望,3D打印是到嘴的肥肉,可是大家都不知道从哪里下口”。罗军说,这一年来,新企业不少,但行业依旧是小而散的特征,没有龙头企业,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是没有解决应用这个出口。

     3D打印的应用市场迟迟未打开,是业界公认的瓶颈。“在批量化方面明显存在短板”,罗军所说的“批量化”指的是3D打印的生态链,“没有应用,就不会形成商业模式”。业内估计,2020年全球3D打印产值有望破2000亿元。可是,全球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目前只有50亿美元,最大企业的产值就10亿元,全球90%的3D打印企业的年产值在6000万元以下。在罗军看来,3D打印技术之所以发展缓慢,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商业模式单一,不购买设备就不能分享技术,造成很多用户持续观望;二是人才严重短缺;三是3D打印所匹配的材料较少,价格较高。材料少、价格高,这在3D打印与传统工业结合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树脂应用研究所项目经理张清怡表示,“理论上说,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于3D打印,但是大量经常使用的工业材料仍不具备3D打印的能力”。据张清怡介绍,2016年,在3D打印材料方面,树脂占56%,金属材料为23%,无机材料13%。

     中航迈特一位研究金属3D打印材料制备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量进口的材料价格非常昂贵,便宜的材料反而给打印后期增加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先进制备技术基础研究、工业化低成本技术研究又十分欠缺。而且,“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性的标准”。

医学应用壁垒尚待打通

     除了工业制造,生物医疗被认为是未来3D打印运用最为广泛、对传统行业助力最多的另一个领域。但实际应用如何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仁济医院成功实施了3D打印手术,但在此后一年多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是3D打印厂商与医院诊断之间的壁垒难以打通。

        宋宇是江苏时间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的医学服务部总监,2015年,他所在的公司将医疗3D打印业务缩小到口腔颌面领域。原因之一是此项目本身要求较低,并有一定美学需求,为3D打印提供了更多的市场转化机遇。

业务缩小的选择道出了时下生物医药3D打印产业的难题。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相关3D打印企业都驻扎在医疗服务的中下游——由医院进行诊疗后向企业提出需求制造。在宋宇看来,由于医疗专业门槛高且分支众多,企业需逐步参与医院诊疗,从被动转向主动几乎不太可能。

      但另一方面,医院方也有自己的打算。四川省骨科医院副院长熊小明教授表示,虽然现在医院已经购买3D打印设备,但依然面临没法纳入收费体系及尚无相关政策对3D打印临床准入与转化进行规定等难题。目前,大部分医院与企业的结合还被关在实验室里,学术联合何时能走向市场层面还不得而知。

   最后,罗军还认为,“目前国内3D打印技术主要还停留在大外科应用上,真正意义的‘生物打印’其实尚不存在,生物医药3D打印要实现技术突破,至少还有十年”。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