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创客>产品技术>产品评测

Moto,Moto Z,Moto Z Force,Moto Mods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6日 点击数: 字号:

智能手机是很神奇的个人设备,我们选择它运行的平台,机器需要安装的 app,甚至使用哪个运营商都是自由的,很容易带有个人的特征。对于部分人来说,规定好的死板的机器或许适合他们;但另一部分人追求的是截然相反的东西,今年模块化手机的兴起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个好消息,或者可以说是梦想成真了。所以我们就来看看 Moto Z 与 Moto Mods 的组合拳能否为联想摩托打下一城,Moto Z 机器本身是否真的是摩托的旗舰之作呢?


外观与设计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Moto Z 并没有采取像 LG G5 换“下巴”进行更换模块的设计,而是将 Moto Mods 的模块直接附在背后,于是摩托就面临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手机加上模块之后的厚度怎么处理?很简单,把手机做得足够薄就可以了,所以 Moto Z 除后背摄像头的突起外,整机厚度仅 5.2mm,即使是拥有更大电池的 Moto Z Force 也只有 7mm 厚。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没有附加上 Moto Mods,Moto Z Force 就是典型的旗舰机,全金属结构感觉非常坚实,指纹识别与电源按钮都单独放置,边缘的棱线设计可以让用户牢固的握持。但另一台 Moto Z 则薄得几乎没有感觉,准确点说是我们的手还没习惯这个令人惊讶的厚度,需要一点时间过渡,不过也因此发现为 Moto Z 加上 Moto Mods 的个性背壳,适当地增加厚度后其手感更好。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而对于个性背壳,看起来非常棒,提供了多种不同材料的选择,让人些许不满意的就是实在太难拆了。使用磁力进行连接并且非常牢固,但摩托并没有为这些个性背壳设计易于分离的卡口,虽然保证了安装上后的完整性,卸下来需要花费的力气需要更多。至于解决方案,摩托罗拉对我们说可以使用指甲进行分离,大家都知道的,动口永远比动手要简单得多。


屏幕素质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Moto Z 与 Moto Z Force 都是 5.5 英寸 QHD(2560x1440)的 AMOLED 屏幕,Moto Z 与其它旗舰一样采用标准的大猩猩玻璃,Moto Z Force 则是摩托独家的 ShatterShield 技术,这项技术在去年的 Droid Turbo 2 上就开始应用了,它不能为屏幕的显示效果带来什么提升,却能为屏幕在不小心(故意)的掉落中提供有效的保护。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上手的实际观感,这两台机器的显示效果都很不错,至于色温方面,在标准的颜色模式中会稍微偏冷,相对的色准还是可以的。“死亡对角线”的情况存在,从极端的角度或边缘观看屏幕会出现泛绿的情况。特色的 Moto Display 不得不提,它为摩托的智能手机与用户之间提供了新颖的互动:当你靠近手机时屏幕会亮起显示时间、电源状态或特定的的消息通知;懒洋洋的躺在椅子上,轻轻一扫永远不会错过时间。


系统与性能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正如原来的摩托对原生 Android 的修改一样,Moto Z/Z Force 在系统的变动较小,如同上文提到的 Moto Display 一样,Moto Voice speech controls 整合在系统内的特色功能也让人满意。问题在于这两款评测的机器都是 Verizon 定制的 Droid 版本,里面内置的各种 Verizon 软件占据了半壁江山,好在这回机器外观上并没有 Verizon 那显眼的红色 logo。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硬件部分其实很好做出抉择,高通骁龙 820 是现在 Android 旗舰的不二之选,加上新的 Android 系统(6.0.1)实际反应相当迅速,提供了足够顺滑流畅的 UI 给用户体验。4GB 的内存已经能充分满足使用,6GB 的内存更像是奢饰品的存在,32G 的存储空间不够的话还有 microSD 卡扩展,如果以后有哪家厂商告诉你轻薄的机身与 microSD 卡扩展无法共存的话,尽管将 5.2mm 厚的 Moto Z 甩它脸上:为什么摩托就能做到你不能呢?


相机与拍照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Moto Z 与 Moto Z Force 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后置摄像头了,Moto Z 为 1300 万,Moto Z Force 的是 2100 万+相位对焦,光学防抖、激光对焦两者都具备,光圈都是 ƒ/1.8;前置摄像头都是 500 万的广角镜头, 1.4um 的单位像素面积和前置闪光灯都是比较罕见的配置。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实拍样张的表现与 Moto G4/Moto G4 Plus 类似,即使 Moto Z 与 Moto Z Force 传感器不一样,其样张差距非常不明显,毕竟联想也不能故意把某一款机器估计做“差”败坏自己的名声。事实上,Moto Z Force 与 Moto Z 的水平一致,Moto Z Force 在分辨率上稍胜一筹。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相加的反应速度上,Moto Z 尽管缺少相位对焦,表现依然出色,无论是在屏幕上点击相机或者手势启动,都能够快速的对焦并拍摄。两者的白平衡、曝光都几乎一致,让人惊讶的是大多数情境下 Moto Z 的 1300 万摄像头表现更好一点。相近的调校与样张表现,选择 Moto Z Force 的理由就只有其更高的 2100 万象素了。


P.S. 以上所有样张左侧均为 Moto Z,右侧为 Moto Z Force,更多样张可点击文末链接前往查看。


续航与充电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Moto Z 如此纤薄的机身,看起来貌似只能维持一两小时的使用时间?结果或许出乎你的意料,在自主定义的续航测试中 Moto Z 能实现接近 6 小时的使用时间,Moto Z 的确可以骄傲一番:比我续航长的没我薄,比我薄的没几个。

Moto Z Force 的续航时间更长,达到了 7 小时以上,实话说却让人有点失望。对比 Moto Z 的 2600mAh 电池,Moto Z Force 的电池达到了 3500mAh,35% 的电量提升仅带来了 22% 的续航增长,考虑到电池大小,我们更希望 Moto Z Force 能实现接近 8 小时的续航。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两款手机搭配 Turbo Power 充电器,Moto Z 从 0% 到 100% 充满仅需 72 分钟,Moto Z Force 也只需要 110 分钟而已。


Moto Mods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对于 Moto Z/Z Force 来说,附加上 Moto Mods 才能算是完全体,毕竟它们从设计之初就是一体的。作为模块化手机,良好的生态系统是成功的关键,在这点上 Moto Mods 在发布之时就已经拥有 JBL 的 SoundBoost 音箱、电池扩展包和摩托 Insta-Share 投影仪,比起竞争对手的 LG Friends 系列算是优势颇大。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JBL 的 SoundBoost 音箱与可随身携带的内置供电的蓝牙音箱非常相似,只是它通过强大的磁力依附在手机背后,在占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双喇叭外放(功率为单个 3W),内置支架能让声音向四周扩散,也方便了用户观看视频时使用,额外增加的电池能提供 10 小时的播放时间,当然用于免提接打电话也是毫无问题。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摩托的 Insta-Share 投影仪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智能手机投影那样,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乐趣,它最大可输出 70 英寸的画面、亮度为 50 流明、内置 1100mAh 电池增加续航、拥有自动校正梯形失真(设置里也能手动校正)、配有旋钮快速调节对焦点。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投影,你需要一个黑暗的环境和浅色的背景墙,实践起来往往要困难得多,但即使投影的效果不太理想,我相信你会发现将手机屏幕投影出来会有莫大的乐趣,也许 Insta-Share 投影仪最大的缺陷是其捉襟见肘的使用时间。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至于电池扩展包,你能找到各种各样个性化的设计,像我们手上的这款 black Tumi 的电池容量为 2200mAh。不同于音箱或者投影仪,电池扩展包上没有独立的 USB Type-C 口用于充电,只能附在手机上完成充电是其最大的缺点,这种不便之处带来的是扩展包体积的进一步缩小。而且电池扩展包会一直为手机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当电池扩展包电量用光的时候,你可以大方地卸下它,使用 Moto Z 内那块满电的电池和恢复 Moto Z 苗条的身材。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所有 Moto Mods 配件使用的强力磁铁让其装上后非常牢固,不用担心松动的问题。软件部分也做了优化,每个 Moto Mods 配件附加时,都会有相关的介绍和设置。


结论

摩托的手机总是没有那么引人注目,它们可以是时尚的,系统也是优秀的,但一旦面对更精致的对手,例如三星的 Galaxy S7,似乎就没那么光彩耀目了。不过这一次,Moto Z/Z Force 与 Moto Mods 证明了摩托值得我们关注,这一次它们的诞生影响了市场,毕竟与投影仪结合在一起,Moto Z 依然能舒适地放进口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安全的磁力硬件加上优良的软件,Moto Mods 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更有无限的可能性。虽然现阶段 Moto Mods 还有很多待研发的产品,第三方的开发者不一定参与其中,可联想起码这画的蛋糕比起 LG 来说,起步阶段就赢了。即使没有 Moto Mods,Moto Z/Z Force 仍然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手机,超薄的设计不失坚固,加上良好的表现的确值得入手。


模块双子星,Moto Z/Z Force 详细评测

售价方面,Verizon 定制的 Moto Z Droid 为 624 美元(约 4160 元人民币),Moto Z Force Droid 则是 720 美元(约 4800 元),都是意料之中的数字。Moto Mods 的配件部分,JBL 的 SoundBoost 音箱为 80 美元(约 533 元),各式电池扩展包从 60 美元到 90 美元不等(约 400-600 元),很酷的 Insta-Share 投影仪则是 300 美元(约 2000 元),这么多配件里面电池扩展包似乎略贵。


图文翻译整理自 phonearena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