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产业高度雷同 创新不足
4月底开始销售的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头两周全球销量预计达300万只。小米手环上市10个月销量突破400万只。京东商城数据显示,2014年,京东智能硬件销售额增长280%,年销售866万件商品。仅从数字来看,包括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庭产品在内的智能硬件,显然是物联网产业中最活跃的部分。
然而,在一片“莺歌燕舞”中,资本市场的观望情绪却开始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智能硬件投资案例达120多起,其中70多家初创型企业获得了约6.5亿美元的投资。但现在,“很少有企业能拿到B轮和C轮融资,甚至连天使和A轮都开始变得困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智能手环研发总监告诉记者。智能硬件真的只是昙花一现吗?未来的智能硬件什么样?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谈及智能硬件,在上海一家商业银行工作的岳阳颇有“微词”,因为先生是数码产品爱好者,这一年来她家添置了不少“新面孔”,“就说智能水杯吧,说是提醒你每天喝足够的水,但居然不是便携的,那怎么统计呢;给宝宝买的防丢手环,最多两天要充一次电,经常出门才想起没电了;智能手表连短信都不能回,就这样还要一个设备安装一个应用程序……”上述智能手环研发总监同样表示,他们开发的手环也是“玻璃罐里养蛤蟆”——看似光明,出路不大,“各家的功能都差不多,计步、防丢、来电通知,说到底就是缺乏颠覆性的功能。”
从品类来看,目前智能硬件产品品类相当集中: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几乎占据了90%以上的智能硬件产品份额,厂商在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苦苦搏杀。
为何智能硬件产品如此集中?投资机构志成资本CEO冯玉麟坦言,目前只有这些品类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他智能硬件往往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比如很多检测空气质量的智能硬件产品并没有净化功能。这就让智能商品无法获得用户的‘刚需’,用户黏性差。”神奇工场CEO陈旭东认为,智能硬件产品还需要解决方便操作的问题,“现在用户通常要面对复杂的操作,普通用户并非都能快速上手。”
在阿里巴巴智能云产品经理杜海涛看来,智能硬件单品未来的发展依然要回到产品本身,“并不是只要能用手机控制就算是智能硬件,比如烤箱,应该让用户产品需求直接转换成代码,比如自动确定原料的品种、分量和烘烤时间。”也有专家建议,“一切产品的前提都是有用,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智能硬件要在‘好用’上多下功夫。”
对于智能硬件产业来说,解决问题的另一渠道是“聚沙成塔”,通过平台集中操控和数据,产生产品间的联动性和新的商业模式。
而平台建设显然不能依靠势单力孤的硬件厂商,传统家电厂商和互联网厂商都在切入这个市场。从传统厂商来看,海尔、美的都发布了自己的智慧家居系统,并争取了诸如魅族、小米等手机厂商支持,格力则干脆为了推广智能家居做起了手机。
如果说传统厂商的优势在于巨大的产品基数,那么互联网厂商入局智能硬件平台的优势则在于流量。腾讯在上月发布了从底层打通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的TOS+;阿里巴巴则将旗下的淘宝众筹、天猫电器城和智能云组成了智能生活事业部;京东也提供了自己开放式的物联网协议。数字家庭产业与应用促进中心副秘书长冉浩表示,无论传统家电还是互联网厂商,建平台的首要目的就是在标准上占据先机,“谁声音大,谁就能争夺到更多的加盟伙伴。”
尽管梦想很丰满,但到底不同智能硬件互联互通能产生怎样的附加值,还需要实践证明。为此,互联网厂商甚至还在尝试与房企合作。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此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米对智能硬件的战略是“连通一切”,“投资美的正是这一战略的延伸,未来还会通过智能家居与房企合作。”360则宣布与华远地产合作,将包括社区及家庭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家庭个性化安全服务,第三方合作产品等智能家居产品应用与华远置业的多个项目中。
@热情波士:目前,在智能硬件领域,投资人观望较多。因为相较于软件,做硬件模式太重,周期太长,纠错成本也太高。
@雪落凝璨:智能硬件除了尊重价格、价值、品牌之外,一定要与用户群层次相符。智能硬件背后的服务才是最有价值的。
@追Design:智能硬件绝不会局限于已有的产品,智能手环已是昨天,更垂直的产品才是未来。
@想吃鱼的喵杏仁:我的小米手环除了官方APP外,其他所有绑定软件通通不能接入,不能同步数据,希望能有所改进。
@早已看穿一切的大汪:我认为小米拉低了智能硬件的售价,让更多人以低价体验更好的智能设备,实乃国产良心产品。
@libby玩皮志:智能硬件时代,硬件做得尽量没有存在感比较好,用户要的是内容,不过,具体还得看市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