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产业什么时候才会成熟?是等待16K还是不眩晕?
关于“VR产业何时能成熟”的争论,时下VR从业群体一般分为两个论点:
一方认为VR已步入产业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硬件产品会帮助产业快速成熟;
另一方认为VR产业化言之过早,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都还没达到支撑成熟的条件。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自然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
1.自虚拟现实技术诞生到现在,相关技术早已在航天、军事、医疗等高端领域有应用级产品。虽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很多产品设备过于笨重而高昂,但毕竟是已经应用于行业需要。
2.Oculus、HTC等企业引领的当前VR技术革新,尽管硬件设备均未迈入成熟期,但这并不妨碍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需求拐点,软硬件均已初步成型,并已有行业客户买单。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也有自己充足的理由:VR硬件和软件技术并不成熟,无法支撑产业化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VR头显的屏幕分辨率不够高,连4K都尚未普及——而最新的来自AMD的研究表明,VR的最佳分辨率是16K,相关屏的量产起码要在6-8年以后。
眩晕问题也被认为是阻碍VR产业化的主因。尽管引起眩晕的情况很复杂,但包括Oculus在内的硬件厂商仍然坚持眩晕是第一位的,哪怕为此推迟硬件发售、降低用户其他方面体验感受。
笔者将这两种观点分别定义为“实用论”和“技术论”。意思是:前者让市场来决定产品是否成熟和已产业化;后者则坚持以技术指标来决定产业化是否来临的关键。
笔者的辩证分析是:
“实用论者”更实际和投机,“技术论者”更像是洁癖和卫道者;
“实用论者”有助于推进产业发展,“技术论者”可以让发展的步调更坚实,未来更长远;
“实用论者”认为技术是为市场服务;“技术论者”认为技术是为用户服务。
二者说不上谁对谁错。而共识在于:虚拟现实的前景确实广阔。
来源:智云 微信号:VR产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