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杨博智进军3D打印行业 年收入超千万元
他,是武汉3D行业的领先者,开创3D打印行业蓝海。曾经的他都不懂如何给员工发工资,到如今60家门店创造的收入超过了千万。
杨博智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说起话来思维飞快,语速飞快,不一会儿话匣子就打开了。“从小父母做生意没时间管我,有大半时间都轮流在亲戚家寄养。小时候多半是有些埋怨的,长大以后总想着离开家去外面看看。”
工作缺少激情离开北京 第一次创业做设计公司
学设计出身的他大四还没毕业就被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相中去做品牌设计,2007年毕业以后却阴差阳错地被老师推荐去做了国剧研究,主要负责京剧的对外宣传。
对于杨博智来说,过去只顾着沉浸于设计作品,而不善于去与各路媒体和京剧大家打交道,他坦白地告诉我:“当去采访这些京剧大角儿时,在提问中都要不时地去阿谀奉承,总觉得不是自己的初衷。”
尽管工作成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每天都能预见到第二天会做的所有事情,这样一天天下去,他开始觉得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缺少了激情。
“或许北京这里的文化氛围还是不适合我这个草根”心里时不时也会打着离开的主意,想着能不能做点更能激发自己潜能的事儿。
2008年夏天,曾经的大学同学来电话向他提议回武汉创业,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想是时候给自己一个新的活法儿了”。
回到武汉以后,他们三人合伙在光谷步行街租了一间办公楼,创立了一家设计公司。“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资源,我们也只能做自己最擅长的设计”,好在学的东西都还没丢,三人合力做了一些设计作品。
合伙人当面要求涨工资 意外被二房东卷走租金
没想到,作品发布到博客上没几个月就接到了不少订单。订单挣来的收入比期望的要好,足够养活团队,但是在团队的磨合中,杨博智还是会被合伙人挑刺。
他向我述说了一个经历,当时不懂定制合理的工资结构,以至于合伙人当面对他说“还房贷压力很大,你就不能把工资涨一涨?”
说到这里,我会以为我面前的是一个抠门的老板,而事实上他只是不太注意这些细节。经过合伙人的提醒,他开始学习管理、财物、营销等多个方面。
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以后,订单也多了起来。然而正当他们为这些订单洋洋得意时,团队经历了一次“灭顶之灾”,刚装修完不到几个月的房子,突然被二房东封了起来,原因是光谷步行街与二房东在合同续租方面产生分歧,需要把房子收回。恰值公司接单高峰期,而二房东却带着半年的租金“跑路”了,这导致公司间接损失了几十万元。
而对这一切毫无准备的三位合伙人在这个时候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向有关政府管理部门申诉,没有得到回应,他们只好默默地选择了接受,不再提起这个事。
直到后来经过合伙人舅舅说了自己一段失败的创业故事来激励他们,大家才慢慢地从这次打击中走出来。“从那件事以后,我才明白,创业者每天都可能会面临突然起来的厄运,但是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去接受它。”
开创3D打印行业蓝海 新发展方向打情感牌
就这样大家又重整旗鼓,几年下来公司的业务做的不温不火。为了拓展新的业务方向,杨博智天天都神经紧绷,陪父母的时间也变少了。
2012年一个周末的午后,在饭桌上他发现年迈的父母又多了几缕白发,心中不禁涌现出一丝苦楚。
由于平时有摄影的爱好,他想到了摄影立体化,上网了解3D打印行业,得知靠3D打印扫描技术能还原人物的原貌。当他将进军3D打印行业的想法告诉合伙人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2年3D打印的产品在武汉并不算普及,于是团队决定趁热打铁,从个性化人像定制开始涉足3D打印行业。
而这一次他们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当时公司的产品人像单价卖到了三千多一个。尽管外界质疑单价过高,但是总有些顾客愿意为其买单,每天都能固定接到上十单订单。这次尝鲜让这群年轻人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
杨博智告诉我,“它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情感。”这些定制人像中包含了不少复杂的情感,曾经有一位年轻顾客将自己打印成人像并将戒指套在手指上对女友求婚,有一位年迈的婆婆拿来照片为自己家死去的狗狗打印遗像。“人们愿意为情感买单,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产品是符合普通消费者需求的。”
顺利拿到4500万风投 线下体验店年入千万
随着3D打印技术日趋成熟,3D的打印成本和时间都大大降低,这些为团队带来了更多的口碑。
2013年底,杨博智团队拿到了A轮1500万现金和3000万设备融资,并顺利拿下了一笔航空模型的几百万大单。
为了更好地提高用户体验,从2014年开始他在全国铺开了3D打印体验店,共拥有超过60个人像扫描点。此外为了打通服务,还打造了中国首家开放性3D打印云平台,在这里设计师和用户能更直接得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无论小到文具、电脑、大到机器人、无人机这里应有尽有,可打印的材料超过1500种。
我好奇地问哪款设计师的产品卖的最火爆,杨智博指了指我面前的一个U盘说到:“就是这个几十元的小东西,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元素进行定制,一天能卖出几千个。”
这两年3D技术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3D打印企业,对于同类竞争,杨博智信心十足地说:“我和他们比,技术不算是最牛的,但是我们能将设计与技术更好地结合,从消费者的思维出发生产更优秀的产品。”我似乎看到眼前的这位80后小伙会在现代制造业和互联网紧紧结合的路上创造出更多让人惊喜的作品。
上一篇:印度服务商把自拍转成3D打印微型雕像 生意火爆[ 11-06 ]
下一篇:90后的创业畅想 比食品3D打印更有惊喜[ 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