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工科小伙伴用3D“打印”创业梦
3个小伙伴不停地把头脑中的构思在电脑中设计出来,再用3D打印成现实物件(左一陈伯伦,居中金昭,右一陈谦)。
2009年金昭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两年,“父母就我一个孩子,一定要我回来接班,那怎么办,只好乖乖回家了。”
在父母的模具厂里,金昭发现外面3D打印机打印一个模具样品,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于是,他想能否自己捣鼓出一台3D打印机来,这样家里的模具可以自己打印,岂不节约成本?
2014年4月,金昭开始着手实现他的想法。首先他借助互联网,从一个国外科技共享平台上学习3D打印机方面的知识,再接着找到3D打印机需要的配件图纸以及机械构造原理,然后他开始在电脑上用软件建模具,再让外面的3D打印机打印出配件。
前后一个多月时间,他就自己造出一台3D打印机,而且能打印出家里的一些小型模具,这下让父母刮目相看:“这么高科技的玩意,儿子都能做出来,要知道,市面上的3D打印机要几十万元一台呢。”
发挥所长
三位同学一起创业
“我要创业,我要‘自造’3D打印机。”金昭说,只要原理弄清楚,做起来并不十分困难。
父母一想,儿子能帮着厂里打印模具样品,而且看起来那机器还真是像模像样,“那好,你去试试看吧。”
金昭在同学微信圈里,并不是最活跃的一个。但有一天,他在高中同学群中贴出一件作品“维纳斯”,而且说是自己造的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他在同学群里的人气立即暴涨了。“这也实在太神了吧”。远在福建一国企上班的陈谦在点赞的同时心里也活动开了:“每年回来同学聚会,总感觉在义乌的同学话题特别多,有许多时候我都接不上话了。看到金昭现在都能做出3D打印机了,而我的日子却变化不大,是否也得选择回义乌创业呀。”
这正与金昭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擅长机械又是材料工程师的的陈谦辞了职回来成了金昭的合伙人之一。
“看到金昭在大学同学群里晒的一枝3D打印的红玫瑰,这让我与他之间的话题马上多了起来。”陈伯伦还在南京读博,所以他们之间的沟通许多时候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软件设计就由陈伯伦完成。
3D打印
可以看样定货
俗话说:“3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团队的优势很快就发挥出来。2014年9月,三个合伙人取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专注之意为公司取名为“义乌市格物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经3人共同努力,更新换代后的小型3D打印机当月在淘宝上就销了6台,每台3000元。接着又在速卖通上开店,他们的3D打印机就开始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现在每个月销售在60台左右。
他们目前正抓紧研发第二代产品、第三代产品。打印机性能越发稳定,喷头能实现不同打印精度,各种形状的东西都能手到擒来。
“我和陈谦基本上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有时忙到深夜,就各自躺在沙发上睡,醒来接着干。”
访谈期间,工作室里四台3D打印机喷头各自在一边快速移动,把各种色彩的热塑料溶液挤出在底盘上不断堆积,等访谈快结束时,一个小小笔筒已成型。
他们的3D打印机名称叫“并联臂结构的新型热熔3D打印机”。3D打印只需要2~3个小时,以传统方式制作一个模型需要一周时间,而且成本比3D打印贵多了。目前,金昭的公司正在研发适合办公用的和适合家庭用的超迷你机型,以及适合院校制作教具用的大型机型,可以分别满足各层次的需求。
“3D打印是一个‘心里想什么就能打出什么’的技术。”金昭说,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他认为,3D打印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对未来他十分看好。
如今,3位年轻人正准备在网上开设一家“3D打印机超市”,“我们将在橱窗里摆出各种各样的样品,消费者接触的是一个3D打印的终端,想要什么就点击下载,家里的打印机就启动制作。这样,父母给孩子制造个性的玩具,或者家里做烘焙时需要一个模具,在家里就可以打印出来了。”
金昭:男,1986年出生,籍贯浙江义乌,2009年毕业于扬州大学,现任义乌市格物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谦:男,1987年出生,籍贯浙江义乌,2010年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现任义乌市格物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陈伯伦:男,1986年出生,籍贯江苏,2009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博士。现任义乌市格物三维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
义乌市格物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个非常年经的公司,自主研发制造以及销售3D打印机,目前已销售3D打印机数百台,并通过网络销往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
在一堆挤满着各种零部件、机械部件和3D打印出来的小玩意中,3位小伙子从自己的工位上滑出椅子,挤挤挨挨坐下,彼此推让着:“你先说”“你先说”……他们灿烂笑着。先梳理一下3人的关系:金昭是其中的“带头大哥”,他与陈谦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是“发小”,金昭与博士陈伯伦是大学室友;后金昭回义乌家族企业准备接班,陈伯伦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士,陈谦大学毕业后到国企上班。
2014年,3人因3D打印机的研发走到一起,在义乌组建起团队,创立公司。访谈中,如果其中一个说话稍不到位,另一位会马上进行补充,看得出这个由同学缘份而组建的年轻团队特别有默契,这或许是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获得创业成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