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3D打印>3D打印新闻>国外快递

能吹响的3D打印哨子(组图)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温岭日报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3D打印作品。
3D打印作品。
小记者展示她的灰雕作品。
小记者展示她的灰雕作品。

小记者在行动 〉〉

小记者走进市职技校实训基地

3D打印的哨子竟能吹响

本报讯“3D打印是不是就是立体打印啊?早就听说过,但是一直没有亲眼看过,好期待哦!”6月11日,温岭日报小记者来到市职业技术学校石夫人校区,揭开3D打印的神秘面纱,体验科技的魅力。

在张任老师的工作室,桌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打印成品,有小汽车、大白、小黄人、大卫、手镯等。

这些都是如何打印出来的?张老师告诉小记者,3D打印机是通过挤丝机将材料传送到打印头中,并通过打印头中的高温设备将材料融化。打印机底部的主板控制机体,通过轨迹的叠加,将3D图形“打印”出来。“不过,在打印机开始工作前,我们需要在电脑上建模,再把代码输入打印机,它就能打印出一模一样的物品了。”

这边张老师在介绍,那边打印机已经开始工作了,这次打印的是一个哨子。只见犹如蚕吐丝般,打印头一点一点将PLA材料“吐”出来,哨子的形状也一点点呈现。

“打印机制作出来的简单模型成本只要几元钱,但根据物体的大小,花费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张老师说。正因为如此,小记者等了半个小时,哨子才打印完成。小记者抢着吹起了哨子,“嘿,真的会响啊,跟在学校门口买的一模一样。”

除了体验3D打印外,小记者们还走进市职技校的戴震班名师工作室,了解戴老师的专利发明。工作室的一台激光打标机激起了小记者们的兴趣。

“这个是用激光束在各种不同的物质表面打上永久的标记。”戴老师一边介绍一边示范。

“老师,能不能打我的名字?我叫王鎏熠。”王鎏熠自告奋勇。没一会儿,“王鎏熠”三个字就出现在了钢板上。“哇,好赞啊!”小记者们都跃跃欲试。

一上午,小记者们收获颇丰,参观了市职技校的实训基地,了解了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区别,感受了科技的魅力。对于这次体验,小记者们说:“爽!”

“非遗日”与灰雕

来场约会

    早上9时多,小记者们来到了潘爷爷的家里。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窗台前一排精美的灰雕作品。“你看,这是一条鱼。”一名小记者兴奋地抓着一个灰雕作品说,“这儿还有两只麻雀。”

“人物头部和躯干要一次成型。另外,水泥和沙子等成分,各放多少,兑多少水,是有讲究的,多一分,少一分,都会影响效果。”潘爷爷告诉小记者们,灰雕讲究人景搭配、比例协调。创作时,他会先将人物或大件的景物造型做在木板上,之后才将这些水泥雕刻贴上墙,配以雕饰,完成一幅图。
听着潘爷爷的介绍,小记者们早已跃跃欲试。潘爷爷为大家准备好了制作灰雕的原材料——蜊灰,并开心地“送”了两个“铜板”给大家,演示了一下灰雕的制作过程。

听完潘爷爷的讲解,大家照着桌子上现有的灰雕作品,开始大显身手。终于,在潘爷爷和带队老师的帮助下,大伙的作品“出炉”了。看,有叮当猫、梅花鹿、小兔子……

虽然小记者们的作品很稚嫩,但还是得到了潘爷爷的夸奖,他说:“灰雕是浙东民间手工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一般祠堂、庙宇等建筑都会用到灰雕装饰。宁波灰雕更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把这个工艺传承下去。”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