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一 中国3D打印产业知识产权之路
2015年,中国3D打印行业新增1880件专利,这个数量几乎和2014年及其之前的专利累积数量持平。2015年可谓是中国3D打印专利最火的一年!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也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这是在4月22日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举行的3D打印知识产权论坛上披露的一组数据。
在本次举行的3D打印知识产权论坛上,针对人们关心的3D打印行业专利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代表张亚东女士进行了2015年度专利状况的报告,用专业的数据详细披露了去年3D打印专利申请的状况和特点。张亚东表示,在专利数量大幅提升、企业专利意识逐渐成熟的同时,如何提高专利质量、提早进行海外市场布局,是值得中国3D打印企业关注的命题。
企业逐唱主角 科研转化加大
《3D打印世界》记者从会上获悉,除了专利数量大幅度上升外,专利申请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14年申请人主要为大学研究机构,2015年企业申请人已经占据了60%多,大学研究机构仅占百分之十几。这组数据意味着,3D打印已经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居首。
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国家专利分类中新增了对增材制造的专用分类号,从“借用”他人到有了自己的“专属”分类号,是3D打印专利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除了增材制造专用工艺分类外,金属粉末制造、聚合物、生物医疗、建材方面等涉及3D打印的专利分布也比较多,从一个侧面显示了3D打印专利申请和技术研发的方向。
随着对精准医疗的高度重视,3D打印在医疗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医疗3D打印前五名申请全部为大学,其中清华大学以40件专利列居首位,从植入物、组织工程到器官3D打印等医疗领域的四个层面均有涉及。科研机构一统天下的局面表示,生物3D打印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真正市场化。
2015年专利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如专利知识产权转化的力度正在加大。其中典型案例为西安交大。西安交大技术分支和专利申请都比较多,过去一直通过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产权转化,目前,单纯的技术和专利转让正在向与企业共同研发,进行合作申请的方式进行。这既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加速了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利转化进度。
核心专利需突破 海外侵权风险加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3D打印行业的新增专利数量为3350项,中国占二分之一,远高于其他国家数量。WIPO预测,随着智能制造在中国的兴起,中国3D打印专利数量还将进一步增长。但张亚东女士也指出,具有突破性的发明专利成果主要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而中国以实用新型居多,专利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从外国在华申请专利数量来看,已经有16个国家在华申请了3D打印专利,主要为美国、德国和日本。这意味着欧美国家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专利布局。
“主要技术强国在过去一年充分发挥了研发实力,在不停扩充专利技术的控制范围,因此未来3D打印行业可能将由群雄逐鹿变成几强鼎立,需要提高警惕。”
而中国3D打印专利在海外申请数量非常少,这意味着在进入其它国家或主要市场国时,可能需要应对更多的侵权风险。如有企业在海外参展时设备就被海关扣押。这需要企业提早进行全球布局的定位,以避免未来竞争的被动。
总体来说,2015年中国3D打印行业专利出现了如下特点:申请量世界第一,在技术方面已有基本布局意识,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已经得到加强,产学研结合初见成效,能够利用专利信息做出一些基本决策,知识产权已经开始作为行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支撑。
但同时中国3D打印行业也面临着专利质量仍然有待提高、全球布局极度欠缺、技术布局还没有更长远考虑、如何实现更好的技术保护还需要专业的指导、对于专利信息的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等问题。
本次3D打印知识产权论坛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主办,由三迪时空、《3D打印世界》等作为协办和媒体支持单位。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上海玛瑞斯、上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极臻三维设计、复旦大学、上海东方知识产权研究所等企业负责人和专家纷纷到场,就3D打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