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D打印医疗中心助力医疗事业发展

一直以来,在医学教学研究中,使用真实的人类遗体进行教学都是医学界的常规方法。不过它存在着许多的缺点,比如捐赠者数量少,缺少来源,实验研究需求量大,保存遗体成本很高,会遭遇道德问题等等。
如今,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3D打印技术凭借其成本低、精准复制、材料环保等特点,制作出各类用于不同医疗学科研究的模型,对医学攻关、医疗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作为专业从事3D打印行业全方面服务的领军企业,更是积极研发医疗行业的切入点,并专门设立医疗康复中心,为推动我国医疗的向前发展出一份力。
在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渭南分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各种3D打印人类躯体、外科、产科、骨科等的模拟治疗。
走进医疗康复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具有完整骨骼结构以及心脏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呼吸、眼球转动等功能的模拟,可以更完整、更真实地展示呼吸的基本原理。



该模型具有上肢前臂及下肢小腿骨折创伤。使学生了解骨折所具备的反常运动、成角畸形、活动后产生骨擦音,骨折上下肢需及时用夹板固定,防止反复活动造成骨折周围血管神经损伤。

将现代3D打印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一直是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推崇的道路,公司一直致力于3D打印在医疗方面的研究,拥有专业的生物医疗研究团队。经过潜心研究,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应用案例,西安交大一附院开展的首例在3D打印指导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包头医院用3D打印技术成功为患者换上“钛骨盆”,都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更加可喜可贺的是,李涤尘教授课题组利用快速成形(也称为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骨替代物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11月5日,李涤尘教授团队以题为“骨替代物设计”的项目获得2015中国好设计金奖,主要研究了外形复杂、功能修复要求高的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突出解决了替代物精确个体适配的难题。
尽管这些高度仿真的3D打印人体模型造价并不低,但相比于真实的人类遗体,确实更方便,并且可以重复利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验成本,也解决了传统的道德问题。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会更加致力于3D打印在生物医疗方面的应用,大力支持医疗事业,助力我国的医疗事业更进一步,变更多的不可能为可能。
上一篇:3D打印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习大大都来看[ 12-17 ]
下一篇:我国3D打印植入物迈进产品化阶段[ 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