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进虚拟的世界中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而利用现代虚拟现实技术,足以宣言:“给我一个头盔(眼镜),我可以跳进虚拟世界中,甚至,我可以直接撬动地球……”
疯了吗?绝对是。最近一年多来,火爆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风靡一时。无论是简单版的虚拟现实眼镜直连手机或电脑游戏,还是高阶版的戴上虚拟现实头盔身临其境的场景,足以让人们沉浸在非常“逼真”的虚拟世界当中,带给人们无限的创意遐想……
解释一下:
虚拟现实,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技术虚拟出一个接近于显示的数字世界,在其中用户能从中体验到另一个世界的直观感受。与一般的3D视觉技术不同,虚拟现实技术除了视觉上的体验之外,还会有交互。这个领域或许会是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之后第三个改变生活的重要领域。
2014年3月,美国一家名为Oculus VR,提供游戏头盔的虚拟现实公司被Facebook以20亿美元的股票和现金收购。微软在技术上做出了相对领先的“Hololens”虚拟现实产品。今年以来,包括HTC、三星、索尼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虚拟现实头盔,而蚁视科技等公司则重点推广“机饕”等便携式虚拟现实设备。
神奇的“魔”镜 —简单版头戴式虚拟现实
体验 疯狂的眼前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常狭小的办公室里,记者戴上了蚁视科技提供的虚拟现实VR头盔。头盔那一头用HDMI高清连线,接着一台厚实的游戏本电脑。蚁视科技CEO覃政一边在调试着电脑,一边递给我一个游戏手柄。问我:“看到你眼镜里的画面了吗?手柄按一下,就会发射子弹。”
我点了点头:“看到了。”在我眼前,是一个类似于仓库的地方,我的任务是要看清楚偶尔会闪现出来的僵尸,然后将他们逐一击毙。他们也许会分散在各个角落,我必须左右观望,并且还要看清楚前面的各种障碍物。推动手柄,可以前后左右行进。视野中,僵尸们出现了,眼前会出现十字瞄准镜,瞄准目标,按一下手柄,激战开始了……
“我们还有更小的,是主要针对手机设计的。”覃政说。被美其名曰为“机饕”的东西,意含“饕餮盛宴”之意,实际是个体积较小可以随身携带的VR眼镜,同样套在头上;手机则夹在透视镜的前方,手机显示屏里播放的内容直接通过透视镜闪现在眼前,呈现虚拟现实的场景。玩一把“疯狂过山车”,随着头的上下左右摆动,眼睛前面呈现的过山车在轨道上起起落落,逼真的效果,让你甚至在各种惊险难关通过处爆发出尖叫声……
原理 “透镜+手机(电脑)”
这就是目前相对比较简单型的头戴式VR虚拟现实体验。原理可能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将原先平面式的图像以3D互动的形式呈现在VR头盔或者VR眼镜当中。“透镜+手机(或电脑)”是最为常见的模式。
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就是之前很多人玩过的3D游戏吗?跟3D立体显示图像还有所不同,VR技术不单纯是图像显示,而是加上了与情景中的交流互动,玩家仿佛置身于游戏或者视频之中。这正是为何能“跳”进虚拟世界中的原因。
装备 无需“高大上”
要将这一套头戴式的VR游戏玩下来,并不复杂。一套适用于连接电脑等设备的VR头盔,均价在一两千元左右。而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手机的“机饕”,在京东上的价格只有150元左右,下载特定游戏在手机上,就可直接在“机饕”玩了。
头戴式VR设备在最近大半年行业内部各种大干快上之下,有专业人士甚至开玩笑地说,门槛低到仅需30元就能用透镜和硬纸板做出一款简易VR设备。而真要做出体验不错的设备,其实并不如玩笑中那么简单,比如需要与智能手机硬件发展相适应,要适配高性能的芯片和高PPI的屏幕。另一家VR公司七鑫易维方面透露,下一代产品有望采用望远镜中的“组合透镜”,以提高透镜的成像性能。总而言之,VR体验并不会是一个“高大上”的指标。
还缺啥? 好玩的严重匮乏
单纯从硬件上来说,VR技术设备需要提升基本指标,如采用4K超高清屏,而手机的分辨率普遍为1920×1080的全高清。此外,在屏幕刷新率等方面也有待改进。
相比之下,内容缺失却是致命的,这也是目前业界公认的“短板”。用户即便买回VR设备,大多就是玩玩内置小游戏、看看内置视频,新花样不多。而国内VR视频大多还是采用第三方转制的模式,有一定的内容量,但是技术相对粗糙,体验沉浸感不强。
蚁视CEO覃政认为,内容的拓展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原有游戏的3D化、VR化;另一方面,重新设计一些基于VR技术的游戏等内容。目前,国内几家主要的VR公司如蚁视、灵镜等都在推出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试图拓展生态链,不少游戏公司也在VR游戏方面进行尝试。
身临其境的玄妙
—高阶版置身式虚拟现实
体验 置身其中
在HTC北京办公室的VR体验空间里,记者感受到了另一种虚拟现实:完全置身其中。当我站在了周围空旷无物的体验间中心,戴好头盔,手握一个专门用户操控的手柄,眼前浮现的是一个立体空间,纵横线条在不断变动,呈现不同的场景,而我就在各种场景当中。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会体验四个不同的场景:海底世界、台北故宫、小人国和修理机器人。
进入“海底世界”时,我眼前呈现出一个偌大的蓝色海底,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我周围游弋,引得我好奇地想抓它们。而在“台北故宫”里,场景仿佛如真实一般,眼前重现了我在台北故宫里看到的展示场景。尤其是那棵堪称“镇馆之宝”的“翠玉白菜”,虽然显示得还没那么清晰,但已经足以展示出原生物品的造型。用手柄朝着它点击,可以放大看得更真切,上面匍匐着的那只蚂蚱活灵活现一般。如果有耳机配点解说,那可真的不用去现场就能感受了……
好吧,转入“小人国”的世界。此时我看到我腰周围呈现了一个古典的城堡。一群只有我手指那么高的小人们在激烈对战,甚至忽略了我的存在。我俯身下来看看他们到底长什么样样,完了,他们向我开炮放枪……
如果说以上三种只是看的多,互动的少,那么“修理机器人”则要我亲自动手了。眼前的场景应该是进入到了一个机器人工厂的小房间内,我看到了一侧墙面有三个抽屉,按照要求我得用手柄吸住这三个抽屉拉手,拉开来取出修理的工具。然后,一个跟变形金刚的大黄蜂差不多的机器人推了出来,有明显线条提示我该怎么修理,其实就是用手柄吸住某个部位,按指示方向滑动就是修理了。但有时间限制的哦,在“滴答、滴答”数秒过后,我很不幸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据说目前为止能够完成者寥寥,有人时间到了都还未能把抽屉打开—由于没有完成任务,我要受到惩罚了,场景迅速把我转换到一个平台中,远处像千金大锤的东西向我“砸”过来,眼前的世界顿时一片漆黑……
原理 多重投射
跟头戴式主要通过镜片3D化、VR化所不同的是,HTC这套在台北研发出来的身临其境式虚拟现实体验更为复杂,目前就连没有直接参与设计的工程师们都不太可能准确说出其中的奥秘。
用最浅显的话说,就是将已经设定好的场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各种投射,制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体验者的各种动作,也会反馈到系统当中,与虚拟场景的数据进行混合处理。不止可以有单人体验,多人同时身处特定的场景中,互通互动,也是可行的。
事实上,对于体验者而言,什么原理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的的确确是抛开各种杂念,置身于场景之中的体验,几乎就是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装备 给我一个“虚拟的空间”
齐秦曾经唱过,“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用在置身式的虚拟现实体验中,实在是再贴切不过。要想体验到独特的虚拟世界感受,除了头戴式的头盔是必须的,但似乎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个专门设计的“虚拟的空间”。目前,几乎还没有这样的专业体验的空间。更多的体验,还只是在专业的实验室范围内。
可以畅想一下,也许未来待这项技术相对成熟之后,可以专门开辟一个体验房间,在各大品牌的旗舰店中让消费者自由感受;而有条件的地方也许还会专门建造这样的体验场所,就像当年遍地开花的游戏室、网吧一样,提供特别的体验感受。
更可以设想,如果有一天虚拟现实技术完全走进家庭,在家中搭建好这样的一个空间,各种亲子互动游戏可以频频开展,每个人都戴着头盔在虚拟场景当中玩玩“捉迷藏”等游戏,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还缺点啥?同样缺好玩的
置身式的虚拟现实更为高阶,目前普遍都在测试阶段,甚至连能够拿出来展示的都还比较少。HTC所展示的上述四种场景体验,同样只处于实验室阶段。所以,好玩的内容少,同样也是置身式VR技术所面临的困扰。甚至需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当然,比起比较简便的头戴式VR体验来,合适的场所还是更大的问题呢。这一切,似乎只能等待时间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