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在辅助设计方面广泛应用
罗莉·库尔特是一位泳装设计师,依靠3D技术,她让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里独成一道风景。她花费了3.5万美元买了一台扫描仪,有了这台扫描仪,她的顾客不用在试衣间里一件件地试穿泳装。罗莉用扫描仪对顾客进行扫描,花不了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获取顾客140个身体尺寸。然后,罗莉把这些尺寸数据上传到计算机,计算机便会生成一幅3D图像,并给出一系列的关于泳装款式的建议。顾客可以从中挑选一款心仪的样式,三天之后,她们便可以穿上量身定制的新泳装了。
除了终端服务之外,在设计过程中,罗莉的公司也使用了3D技术。他们在产品开发期间使用以色列Opti-Tex公司的软件进行打样。罗莉和她的伙伴会设定好3D模特,然后将“泳衣”穿在模特身上,根据立体效果对样式和剪裁进行调整。
罗莉对身体扫描技术的兴趣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她在华盛顿大学的奥林商学院读书时,就写了一篇关于新科技如何改变零售业的论文。当时,她母亲准备去那不勒斯旅游,正为找不到一件合适的泳装而苦恼。她记得妈妈说过,“如果我们能制作出合身的泳装,我们就会拥有一座金矿。”
罗莉·库尔特是使用3D技术的众多商户之一。3D技术在服装界的应用呈向上的趋势,艺术和科技结合,让设计师们工作得更富效率,让高端客户享受到的服务更加富于人性。
OptiTex公司开发了一款3D软件,借助这个软件,可以显示面料的组织结构、悬垂性以及虚拟模特穿在身上行走时的运动效果。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设计师必须等面料到了之后才能开始打样,然后经过反复的修改,确定后才能做成实物样品。但现在,利用数字技术,他们可以提前设计,提前看到设计好的虚拟样品并进行修改和最后的定夺,比传统的方式能节约数周的时间。“服装市场每年约有6个季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等打样完成后,可能就过时了。”OptiTex公司研发部门的副总裁格地·扎地科夫说,正是这种市场需求让他们看到新技术的商机。
聪明的商人懂得顺应这个潮流。国际领先时尚品牌TommyHilfiger与英国电信(BT)签定了一项为期5年的托管服务合同。根据方案,BT将提供一个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可以使TommyHilfiger全球的设计师和制造厂之间即时进行“身临其境”的交流和合作。比如,位于阿姆斯特丹和纽约的设计团队,不需要经过长途飞行,就可以和香港的制造团队迅速而高效地讨论每个服装设计的细节。
“该解决方案将让我们分散在各地的团队像在同一个房间里一样进行互动和合作,为我们节约了时间和金钱。”TommyHilfiger集团首席执行官说。
著名的时装品牌巴宝莉(Burber-ry)今年2月举行了全球首个3D时装秀,该时装秀在纽约、巴黎、迪拜、东京和洛杉矶5大时装之都同时播放,其架势可以与大片首映相媲美。巴宝莉与SKY电视合作举办这一盛事,在伦敦以外的地区巴宝莉使用了高清投影仪。无需舟车劳顿,客人们戴着3D眼镜,就能观看到在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举行的时装发布会,一切是那么清晰,新鲜出炉的时装上精致的小装饰都一目了然。如果客人心动于其中某款,可以通过巴宝莉的官方网站下单。这种速度,在美国知名的时尚评论家EleanorLambert发起 “时装周”的1943年绝对无从想象。
英国一家高级成衣店最近推出了虚拟试衣间。借助童话的灵感,他们将其命名为“魔镜试衣间”。试衣间里安放了一张超大的电脑屏幕,与装有摄像头的电脑连接。顾客挑好款式后,把自己的尺码输入“魔镜”,面向屏幕一站,摄像头就将衣服和顾客的图像传送至电脑,它能迅速将人和衣服进行合成,得到顾客穿上这款衣服的图像,然后显示在屏幕上。不用频繁地穿脱,顾客就能看到自己穿上衣服的效果了。
在网上购衣潮汹涌的今天,成衣店希望用“魔镜”留住那些要求节省时间的顾客。“魔镜试衣室”的研发者——C-InStore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魔镜’有可观的商业利润,尤其能吸引利用午餐时间匆匆赶来买衣服的顾客。”
专注于电子商务的商家也大动脑筋,他们不再满足于平面网络商城的建设,开启了对3D商场的探索之旅。上海新天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海上网,与苏州蜗牛电子有限公司签约,利用蜗牛电子“第一虚拟商务”的解决方案,试水3D网络商场。3D商城里每个店铺和产品都立体地展现在顾客面前,并可以实现动态展示。顾客把鼠标放上去能了解这个商品的价格、生产企业以及相关参数,点击鼠标还能调出互动的三维展示模型。
试水者不止上海新天龙一家。由南京安讯网络公司开发的一款3D“网上商城”软件,目前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最快明年年初可以上线运营。这款软件被诗意地命名为 “空中花园”,它为顾客搭建了一个逼真的商场购物环境,顾客看中某件商品后,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三围,计算机会根据数据调整网上模特的“体型”,并为顾客“试穿”衣服。挑选到合适的商品后,顾客在网上下单,完成全部购物过程。
除了时装界,3D技术在医疗领域也被广泛地应用,而且步伐更早。
最为人熟悉且已运用得十分成熟的莫过于3D腹腔镜外科手术。相比于传统的开腹腔手术,它只需要在患者的腹部开一个比较小的口子,然后将3D相机送入腹腔,相机拍摄的3D画面将清晰地呈现于主刀医生面前,医生通过观看立体画面准确定位,并用微型手术刀在腹腔内部切除坏死的细胞。在过去,医生需要一边看屏幕上的二位图像,想象出它们的三维图像,同时进行手术,现在,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三维立体图像了,这无疑能让他们在手术时精力更加集中,手术效率更高,这种手术方式对病人的创伤也比较小。
的确,由于3D成像系统可精确地实现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显示,为医生对疾病进行精确诊断提供了支持。这个鲜明的优势使得这种技术目前尽管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
一份关于欧洲3D成像市场的分析报告析表明,该市场2007年的年收入为2.10亿美元,预计至2014年将达到5.215亿美元。撰写这份报告的研究分析师如此解释高速增长背后的原因:“大多数产品能提供无创检测,因此有可能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他对市场走向的预测是,随着产品价格走低及其临床价值的证明,上升的趋势将持续下去。
3D技术在医疗领域另一为人熟知的应用在牙科整形领域。全球约有23000名牙科医生通过Cerec软件帮助患者更快地得到牙套。Cerec软件是具有130多年历史的德国西诺德(Sirona)牙科设备技术公司开发的计算机3D系统,可以通过对一颗牙齿进行3D扫描,一次性自动完成最终牙套的制造。以往做烤瓷牙需要先磨牙,印牙模,然后戴上临时牙套煎熬一个星期才能装上真牙套。借助Cerec软件,牙冠修复从漫长的7天缩短为半个小时,无需印模、无需戴临时牙冠,无需复诊,所有的过程都通过电脑控制的设备在30分钟之内完成,你可以坐在治疗椅上,看着这一切轻而易举地完成。
除了这些已经成熟运用的方向,科学家们还在更多的领域进行3D技术应用于医学的探索。一些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开发。比如,日本Jikei大学的高维医学成像研究所,最近研制了一套虚拟3D人体解剖图系统。采用真实3D人体数据(包括4D心脏动态图像数据)建立虚拟3D人体环境,从这个完整的3D人体结构中可以交互式提取器官的解剖信息。
2009年,瑞士科学家首次实现采用3D骨骼打印机精确复制人类拇指骨骼,这项技术的突破为医生采用患者自己的细胞组织培育替换受损和患病骨骼开辟了新途径。
近日,世界著名的虚拟技术研究机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第一个数字模拟人体。他们在一个黑暗的被称为“洞穴”的房间里,通过数字虚拟成像技术制造出一个比真人个头大的虚拟病人——洞穴人。“洞穴人”可以作为医学解剖的标本和模型,它能清楚地将病人的每一个器官、骨骼、神经和生物系统详细地展示,甚至可以模拟病人的动态行为。在“洞穴”的地板和墙壁上,投影仪全方位地展示虚拟病人身体内的一切,可以把它的神经组织和生物系统放大10倍以上。
这个数字模型人体能用于对医生的培训,更主要的,它可以通过扫描真实地反映病人身体的实际数据和图像,帮助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卡尔加里大学的科学家下一步还将研究如何在系统中加入触觉反馈传感器,这样,“洞穴人”能模拟病人呼吸和血液流动的过程,更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病情的全方位掌握。未来,还有可能在病人的数字模拟人体上进行一些治疗试验,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对病人的伤害。
在台湾,3D模拟技术被引进用来从事神经认知训练、神经运动复健及精神官能症的治疗。台北荣总医院精神病主治医生蔡佳芬表示,荣总正在与台湾中央大学合作,利用头盔显示器、触觉模拟器、跌倒侦测仪,并整合3D立体显示技术、3D游戏技术等开发临床医疗应用系统,希望对老年失智、中风、晕眩、脑部损伤、脊椎神经损伤、截肢创伤、儿童注意力缺乏症候群等患者有所帮助。该治疗系统预计一年之后可以进行临床试验。
在汽车业、航空业,至少在20年前就开始使用3D计算机辅助设计了。比如飞机制造,不用实体制造,在计算机完成3D模型后,便可知道产品的很多特性,发现设计中大量的问题。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低,3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其他业界以及规模不大的小型公司。
据美国调查公司JonPeddieRe-search的一份研究报告,到2008年为止,3D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4亿美元,约占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的半壁江山。3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用户占计算机辅助设计用户的37%。
建筑业在采用3D数字模型的发展商曾一度缓慢,这是因为建筑产品具有单一性,每建造一个产品都需要一整套数据,数据量十分庞大;另外,参与建造项目的人员大多是临时组建的,协同性比较困难。不过,如今,经过长达10余年的准备,在3D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这个行业也将迎来它的3D时代。
对于建筑产品这样一个复杂的三维实体来说,一直靠二维几何技术描述它无疑为建筑师及施工者带来相当大的局限性。3DBIM(3D建筑信息模型)将改变一切。
“如果说20年前‘甩图板’运动使我们的设计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那么今天建筑信息模型带来的是另一场革命。”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吴奕良说。
日前,3D数字模型开始应用于大型建筑项目,如水坝、办公楼、航站楼等。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徐文斌透露,3D效果图包括静态建模和3D动画漫游两种,现在所有的建筑设计项目至少都会做静态建模,而像水立方这样的大型项目,在设计推介时还会做漂亮的3D动画。作为建筑师,徐文斌对3D带来的便捷感同身受。“以前做楼盘沙盘,我们要把房子和树的模型一点点粘上去,3D制图省去了这些繁琐的步骤。”
徐文斌对3D技术的发展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他想在以后软件和硬件条件更强大的时候,技术能发展到他一画出图,就能立刻出现三维立体结构。
在GPS行业,对3D实景导航仪的开发也提上了日程。开发者宣称未来开车将像打电子游戏一样身临其境。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和商用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市面上的3D实景导航仪并非全部3D实景,而是将一些标志性建筑和比较复杂的立交桥路口用3D实景图片表现出来。“民众对二维的GPS导航仪还未完全接受,三维更需要等待。”一位从事GPS研发的工程师说。
3D技术运用在打印机领域有着更为神奇的效果。美国科学家近日发明了一种可打印出三维效果的打印机,并已将其成功推向市场。它可以打印出塑料制成的固体制品。其实,对于工程师、设计师和科学家来说,3D打印机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不过每台大约10万美元的费用,只有大型公司才有可能承担如此昂贵的成本。如今一套三维打印机的价格已经降低到从750美元到2.7万美元的区间。平民化的价格让它有可能未来进入寻常百姓家。你不小心踩碎了Ipod的外壳吗?没关系,用手边的3D打印机打印一个全新的外壳换上,你的手机很快就焕然一新,就像从烤箱里取出烤好的点心一样简单。
那时,我们或许会忘记3D之前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就像如今,我们或许已经忘记用笔写字、去邮局发信件的日子。
除了终端服务之外,在设计过程中,罗莉的公司也使用了3D技术。他们在产品开发期间使用以色列Opti-Tex公司的软件进行打样。罗莉和她的伙伴会设定好3D模特,然后将“泳衣”穿在模特身上,根据立体效果对样式和剪裁进行调整。
罗莉对身体扫描技术的兴趣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她在华盛顿大学的奥林商学院读书时,就写了一篇关于新科技如何改变零售业的论文。当时,她母亲准备去那不勒斯旅游,正为找不到一件合适的泳装而苦恼。她记得妈妈说过,“如果我们能制作出合身的泳装,我们就会拥有一座金矿。”
罗莉·库尔特是使用3D技术的众多商户之一。3D技术在服装界的应用呈向上的趋势,艺术和科技结合,让设计师们工作得更富效率,让高端客户享受到的服务更加富于人性。
OptiTex公司开发了一款3D软件,借助这个软件,可以显示面料的组织结构、悬垂性以及虚拟模特穿在身上行走时的运动效果。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设计师必须等面料到了之后才能开始打样,然后经过反复的修改,确定后才能做成实物样品。但现在,利用数字技术,他们可以提前设计,提前看到设计好的虚拟样品并进行修改和最后的定夺,比传统的方式能节约数周的时间。“服装市场每年约有6个季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等打样完成后,可能就过时了。”OptiTex公司研发部门的副总裁格地·扎地科夫说,正是这种市场需求让他们看到新技术的商机。
聪明的商人懂得顺应这个潮流。国际领先时尚品牌TommyHilfiger与英国电信(BT)签定了一项为期5年的托管服务合同。根据方案,BT将提供一个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可以使TommyHilfiger全球的设计师和制造厂之间即时进行“身临其境”的交流和合作。比如,位于阿姆斯特丹和纽约的设计团队,不需要经过长途飞行,就可以和香港的制造团队迅速而高效地讨论每个服装设计的细节。
“该解决方案将让我们分散在各地的团队像在同一个房间里一样进行互动和合作,为我们节约了时间和金钱。”TommyHilfiger集团首席执行官说。
著名的时装品牌巴宝莉(Burber-ry)今年2月举行了全球首个3D时装秀,该时装秀在纽约、巴黎、迪拜、东京和洛杉矶5大时装之都同时播放,其架势可以与大片首映相媲美。巴宝莉与SKY电视合作举办这一盛事,在伦敦以外的地区巴宝莉使用了高清投影仪。无需舟车劳顿,客人们戴着3D眼镜,就能观看到在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举行的时装发布会,一切是那么清晰,新鲜出炉的时装上精致的小装饰都一目了然。如果客人心动于其中某款,可以通过巴宝莉的官方网站下单。这种速度,在美国知名的时尚评论家EleanorLambert发起 “时装周”的1943年绝对无从想象。
英国一家高级成衣店最近推出了虚拟试衣间。借助童话的灵感,他们将其命名为“魔镜试衣间”。试衣间里安放了一张超大的电脑屏幕,与装有摄像头的电脑连接。顾客挑好款式后,把自己的尺码输入“魔镜”,面向屏幕一站,摄像头就将衣服和顾客的图像传送至电脑,它能迅速将人和衣服进行合成,得到顾客穿上这款衣服的图像,然后显示在屏幕上。不用频繁地穿脱,顾客就能看到自己穿上衣服的效果了。
在网上购衣潮汹涌的今天,成衣店希望用“魔镜”留住那些要求节省时间的顾客。“魔镜试衣室”的研发者——C-InStore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魔镜’有可观的商业利润,尤其能吸引利用午餐时间匆匆赶来买衣服的顾客。”
专注于电子商务的商家也大动脑筋,他们不再满足于平面网络商城的建设,开启了对3D商场的探索之旅。上海新天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海上网,与苏州蜗牛电子有限公司签约,利用蜗牛电子“第一虚拟商务”的解决方案,试水3D网络商场。3D商城里每个店铺和产品都立体地展现在顾客面前,并可以实现动态展示。顾客把鼠标放上去能了解这个商品的价格、生产企业以及相关参数,点击鼠标还能调出互动的三维展示模型。
试水者不止上海新天龙一家。由南京安讯网络公司开发的一款3D“网上商城”软件,目前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最快明年年初可以上线运营。这款软件被诗意地命名为 “空中花园”,它为顾客搭建了一个逼真的商场购物环境,顾客看中某件商品后,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三围,计算机会根据数据调整网上模特的“体型”,并为顾客“试穿”衣服。挑选到合适的商品后,顾客在网上下单,完成全部购物过程。
除了时装界,3D技术在医疗领域也被广泛地应用,而且步伐更早。
最为人熟悉且已运用得十分成熟的莫过于3D腹腔镜外科手术。相比于传统的开腹腔手术,它只需要在患者的腹部开一个比较小的口子,然后将3D相机送入腹腔,相机拍摄的3D画面将清晰地呈现于主刀医生面前,医生通过观看立体画面准确定位,并用微型手术刀在腹腔内部切除坏死的细胞。在过去,医生需要一边看屏幕上的二位图像,想象出它们的三维图像,同时进行手术,现在,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三维立体图像了,这无疑能让他们在手术时精力更加集中,手术效率更高,这种手术方式对病人的创伤也比较小。
的确,由于3D成像系统可精确地实现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显示,为医生对疾病进行精确诊断提供了支持。这个鲜明的优势使得这种技术目前尽管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
一份关于欧洲3D成像市场的分析报告析表明,该市场2007年的年收入为2.10亿美元,预计至2014年将达到5.215亿美元。撰写这份报告的研究分析师如此解释高速增长背后的原因:“大多数产品能提供无创检测,因此有可能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他对市场走向的预测是,随着产品价格走低及其临床价值的证明,上升的趋势将持续下去。
3D技术在医疗领域另一为人熟知的应用在牙科整形领域。全球约有23000名牙科医生通过Cerec软件帮助患者更快地得到牙套。Cerec软件是具有130多年历史的德国西诺德(Sirona)牙科设备技术公司开发的计算机3D系统,可以通过对一颗牙齿进行3D扫描,一次性自动完成最终牙套的制造。以往做烤瓷牙需要先磨牙,印牙模,然后戴上临时牙套煎熬一个星期才能装上真牙套。借助Cerec软件,牙冠修复从漫长的7天缩短为半个小时,无需印模、无需戴临时牙冠,无需复诊,所有的过程都通过电脑控制的设备在30分钟之内完成,你可以坐在治疗椅上,看着这一切轻而易举地完成。
除了这些已经成熟运用的方向,科学家们还在更多的领域进行3D技术应用于医学的探索。一些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开发。比如,日本Jikei大学的高维医学成像研究所,最近研制了一套虚拟3D人体解剖图系统。采用真实3D人体数据(包括4D心脏动态图像数据)建立虚拟3D人体环境,从这个完整的3D人体结构中可以交互式提取器官的解剖信息。
2009年,瑞士科学家首次实现采用3D骨骼打印机精确复制人类拇指骨骼,这项技术的突破为医生采用患者自己的细胞组织培育替换受损和患病骨骼开辟了新途径。
近日,世界著名的虚拟技术研究机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第一个数字模拟人体。他们在一个黑暗的被称为“洞穴”的房间里,通过数字虚拟成像技术制造出一个比真人个头大的虚拟病人——洞穴人。“洞穴人”可以作为医学解剖的标本和模型,它能清楚地将病人的每一个器官、骨骼、神经和生物系统详细地展示,甚至可以模拟病人的动态行为。在“洞穴”的地板和墙壁上,投影仪全方位地展示虚拟病人身体内的一切,可以把它的神经组织和生物系统放大10倍以上。
这个数字模型人体能用于对医生的培训,更主要的,它可以通过扫描真实地反映病人身体的实际数据和图像,帮助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卡尔加里大学的科学家下一步还将研究如何在系统中加入触觉反馈传感器,这样,“洞穴人”能模拟病人呼吸和血液流动的过程,更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病情的全方位掌握。未来,还有可能在病人的数字模拟人体上进行一些治疗试验,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对病人的伤害。
在台湾,3D模拟技术被引进用来从事神经认知训练、神经运动复健及精神官能症的治疗。台北荣总医院精神病主治医生蔡佳芬表示,荣总正在与台湾中央大学合作,利用头盔显示器、触觉模拟器、跌倒侦测仪,并整合3D立体显示技术、3D游戏技术等开发临床医疗应用系统,希望对老年失智、中风、晕眩、脑部损伤、脊椎神经损伤、截肢创伤、儿童注意力缺乏症候群等患者有所帮助。该治疗系统预计一年之后可以进行临床试验。
在汽车业、航空业,至少在20年前就开始使用3D计算机辅助设计了。比如飞机制造,不用实体制造,在计算机完成3D模型后,便可知道产品的很多特性,发现设计中大量的问题。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低,3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其他业界以及规模不大的小型公司。
据美国调查公司JonPeddieRe-search的一份研究报告,到2008年为止,3D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4亿美元,约占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的半壁江山。3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用户占计算机辅助设计用户的37%。
建筑业在采用3D数字模型的发展商曾一度缓慢,这是因为建筑产品具有单一性,每建造一个产品都需要一整套数据,数据量十分庞大;另外,参与建造项目的人员大多是临时组建的,协同性比较困难。不过,如今,经过长达10余年的准备,在3D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这个行业也将迎来它的3D时代。
对于建筑产品这样一个复杂的三维实体来说,一直靠二维几何技术描述它无疑为建筑师及施工者带来相当大的局限性。3DBIM(3D建筑信息模型)将改变一切。
“如果说20年前‘甩图板’运动使我们的设计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那么今天建筑信息模型带来的是另一场革命。”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吴奕良说。
日前,3D数字模型开始应用于大型建筑项目,如水坝、办公楼、航站楼等。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徐文斌透露,3D效果图包括静态建模和3D动画漫游两种,现在所有的建筑设计项目至少都会做静态建模,而像水立方这样的大型项目,在设计推介时还会做漂亮的3D动画。作为建筑师,徐文斌对3D带来的便捷感同身受。“以前做楼盘沙盘,我们要把房子和树的模型一点点粘上去,3D制图省去了这些繁琐的步骤。”
徐文斌对3D技术的发展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他想在以后软件和硬件条件更强大的时候,技术能发展到他一画出图,就能立刻出现三维立体结构。
在GPS行业,对3D实景导航仪的开发也提上了日程。开发者宣称未来开车将像打电子游戏一样身临其境。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和商用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市面上的3D实景导航仪并非全部3D实景,而是将一些标志性建筑和比较复杂的立交桥路口用3D实景图片表现出来。“民众对二维的GPS导航仪还未完全接受,三维更需要等待。”一位从事GPS研发的工程师说。
3D技术运用在打印机领域有着更为神奇的效果。美国科学家近日发明了一种可打印出三维效果的打印机,并已将其成功推向市场。它可以打印出塑料制成的固体制品。其实,对于工程师、设计师和科学家来说,3D打印机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不过每台大约10万美元的费用,只有大型公司才有可能承担如此昂贵的成本。如今一套三维打印机的价格已经降低到从750美元到2.7万美元的区间。平民化的价格让它有可能未来进入寻常百姓家。你不小心踩碎了Ipod的外壳吗?没关系,用手边的3D打印机打印一个全新的外壳换上,你的手机很快就焕然一新,就像从烤箱里取出烤好的点心一样简单。
那时,我们或许会忘记3D之前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就像如今,我们或许已经忘记用笔写字、去邮局发信件的日子。
上一篇:三维地图新时代 百度地图PK谷歌地图[ 09-21 ]
下一篇:ElectroTank发布跨平台服务器可开发在线游戏[ 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