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技术还有哪些创新可谈?
毫无疑问,触控是人们现阶段最习惯的人机交互方式。它自然、高效、精准。虽然语音识别技术和体感交互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日趋成熟,但短时间内我们还是很难看到有哪种交互能像触控那样普适而稳定。
任何技术和产品都有其最终形态,性能如果过剩的话,参数的提升就没有太多意义。2015年4月29日,在gmic会议期间,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开发商Synaptics公司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未来,现在,已来”的见面会。
在会上,Synaptics公司触控业务部副总裁Brian Daly,谈及外界对触控技术创新的质疑时提到,无论在应用场景上还是性能上,触控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领域。特别是那些看上去理所当然的进步,其背后都有大量的技术积累。会后,雷锋网就其中的几个应用场景,采访了Brian Daly。以下为采访实录:
雷锋网:电容屏技术是手指在屏幕上操作的时候,通过电流量来计算触控的位置,所以如果戴手套和有水的话,会因为手套是绝缘体(除了某些特殊材质的手套),而水是良导体造成触控出现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Brian Daly:水是导电的,但是水对电容屏有些特殊性,我们有一种非常先进的高级的算法,能够探测出在一个屏幕上接触的东西到底是水珠还是人的手指。我们把各种不同的东西分类,集中起来跟踪就知道,到底是水造成的还是手指造成的。你刚才说特殊材料的手套才能有导电性,用在苹果上可以。实际上用在我们的设备上也行,但是我们正常的手套也可以用,为什么呢?因为正常的手套跟屏在接触的过程中,有一个微小的距离,可以产生电信号。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电信号进行分类,我们的技术就可以区分开,是在手套模式下操作、使用这个设备,还是在手指裸指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可以准确的进行判断,所以照样也可以根据很多人的使用情况来使用。
雷锋网:绝缘如何产生电信号?
Brian Daly:正常的手套或者滑雪手套、布手套,都是绝缘的,可以把它看成对电场会有影响,跟你手指去触控直接接触触摸屏是不一样的,当中是有一层绝缘层的,就跟你悬浮触控是一样的,但它依然会改变电场,依然会对整个电场分布有影响,我们的算法会区分。而且不同绝缘体对电场改变是不一样的。
雷锋网:改变的什么不一样?
Brian Daly:介电常数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对电场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算法会区分,在一个范围内,在导体和绝缘体范围内,你戴什么样的手套,我们基本上是绝缘的手套都能够做到触控,因为现在最厚的手套不过4毫米,你的手指抬起来一点,我们依然可以对电场、对触屏感知到,我们芯片可以做得到。
雷锋网:根据一般的理解,如果是绝缘体的话,应该说通过压力感应或者热场感应吧?
Brian Daly:其实是电场,其实整个电容触控的原理就是表面分布式的电场,你的手指放上去的时候,哪怕你接近它,都有影响,你触上去之后影响是最大的。你戴了手套之后,这个信号会变得很弱,这个时候会区分芯片的设计和算法的设计,然后把这些微弱的手指信号给抓出来。
雷锋网:如果是算法问题的话,那技术应该是能够实现的,但如果将微弱的电信号转换为操作,理论上会提高误操作率?
Brian Daly:对,的确是这样,不过你去触摸一个手机的时候,你接近它,还没有触到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芯片已经知道了,手指在接近,但是要等到触上了之后,比如我接近的时候可能是这个动作,有45度,还有距离,真正不是在这上面。我们的算法是会知道,接近和触上去,还有抬起来,甚至还有一些背景噪声,像显示LCD是会有噪声会影响到它,我需要用我的算法把这些区分开来,而且需要对我们的芯片的信噪比提升,围绕的信号也可以从噪声中把它分辨出来。这是关于手套的。
关于湿手指操作或者水汽,其实水汽也是一层导体,如果我就放一滴水滴在触摸屏上,你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导体,尤其是手指停在上面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动作。因为手指的介电常数跟水的介电常数是不一样的。
雷锋网:那悬浮技术呢?
Brian Daly:悬浮技术是用手套操作的,其实手套也是这样的,手指跟触摸屏之间是有一层绝缘体的,悬浮也是把它抬起来,空气是绝缘体。
雷锋网:我刚才说到误操作的时候,您说你们的操作是需要按上去才能操作的,那岂不是矛盾吗?
Brian Daly:不矛盾,误操作不是这样的,当你这样抓着的时候(单手握住手机),误操作的处理主要是指屏幕的边缘。
雷锋网:那悬浮的话,如何避免误操作呢?
Brian Daly:如果要是悬浮的话,一般是在应用程序里面把悬浮打通,而不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悬浮出来,而是在不同的场景下才会有的。其实大家听起来觉得好像每天用手机非常简单、很快,但其实背后的芯片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我们国产的手机(屏幕)绝大多数用的是防水的,我可以举出一大堆例子。iPhone在这方面体验不好,是因为苹果不把这个当成重点,它觉得把水滴擦了就可以了,但其实在中国更多的地方,比如南方,我在桑拿房,我拿起手机想玩,这个时候不可能一直在擦水,所以很多应用都是我们提出的。
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505/yf9mKLbGK0yLbhh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