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急吼吼的上5G,华为等奔着什么而去?
今年年初,国内4G用户才刚刚破亿,而大年初九,FDD-LTE牌照才正式下发,看似4G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刚刚起步,但实际上,早在前年就有一群人围绕着5G忙活起来了。
这群人中,有ITU、3GPP,也有爱立信、诺基亚、阿朗,前者是通信业组织,后者则是领导企业,要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那就是它们都不知道5G是什么,事实上,5G在当下的确是一个谁都说不清楚的东西,而现在这两拨人要做的,就是给它制定出一个标准来。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的网络设备和智能手机生产商华为也是世界范围内发展5G的积极推动者,曾表示2013年至2018年会投入6亿美元研发5G专利技术。
在这里,请以研发者的角度看华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里,我们不能再以之前的眼光看待华为了,因为它不再是一个网络设备供应商,也不是一家智能手机厂商,而是一个研发者,而任何一个行业的研发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当一项技术被推广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过时了。
另外我们也知道,除了1G以外,2G、3G、4G之间基本都是共存的,而它们之间的换代间隔时间分别为12年、10年、8年,因此行业判断从4G发展到5G可能只要6年时间,也就是说,时间本身很紧迫。
华为在去年四季度先后提出了发展4.5G和5G的计划,其中前者是有了明确版图的,之前雷锋网刊文探讨过的LTE和WiFi的融合技术,其实这就是4.5G的代表体现。而对于5G,华为也提出了几个特征:峰值网络速率达到10Gbps、网络传输速度比4G快10—100倍、网络时延从4G的50毫秒缩短到1毫秒、满足1000亿量级的网络连接、整个移动网络的每比特能耗降低1000倍。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在这里只能借助华为给出标准中的一项来代表一下5G网络的意义,例如在华为说的5G网络下网络延迟将达到1毫秒,是指数据输送至第三方服务器并传回的时间为1毫秒,这是一个看似疯狂的概念,但需要明确的是,低延时是远程精确控制类工业级产品的关键因素,因为这类机器的反应基本都以毫秒计,而具体到无人驾驶来看的话,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来看的话,1秒就会分配到几十米左右的距离,如果不对这个尺寸予以绝对把握的话,那么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那么华为对5G如此踊跃,有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大致可以总结为三:
一是要引领标准,以避免我国自2G时代彻底落后,3G时代上场跟跑的尴尬重现,并接棒4G时代并驾齐驱的成绩,继而成为5G时代的领导者,拿下话语与专利主导权地位;
二是要抢占市场,4.5G的主要建设就是M2M,而5G将把一切串联起来,推动物联网的真正落地,以华为给出的1000亿个联网量级来看的话(现阶段这个数字仅为70亿),到时候将会形成真正的流量爆炸,而作为管道供应商,华为走在前列也有利于其抢占市场风口;
三是推动华为转型,目前华为正在从CT向ICT融合转变当中,而物联网的到来以及华为的领先低位,将能够推动华为不再受制于电信业流量货币化改革的影响,为华为提供探索发展新平台、新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的机会,进而抓住更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市场。
而目前,华为已经确定了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为其提供5G实验网服务。
除了中国,欧洲也很踊跃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当前用的LTE并不是真4G,严格意义上应该称其为3.9G,但由于当年3.9G的主要标准制定和推广是日本、韩国和美国,而后者在宣传中采用了4G的名义,这也导致了这一错误叫法被后来者中国沿用至今。
这里面足以反应一个问题,那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GSM技术领导2G时代的欧洲,在4G时代已经落后于日韩和美国了,这里面主要的因素有欧洲经济遭遇困境、欧盟地区运营商数量达100多家,价格竞争激烈,以及欧盟监管政策非常严厉等缘故,总体导致欧洲运营商发展艰难,例如3G时代的投资造成的亏损需要长时间填补,无暇顾及对4G的研发和投资工作。
而这也是让欧洲电信业吸取到了足够的教训,并成为它们想要先发5G,以重新夺回领导地位的动机,它先后联合了中国、日韩和美国,这其中,获得拥有全世界第二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和第四网络设备制造商中兴,且同样动力十足的中国是重中之重。
5G是大势所趋,但欧洲不一定能逆流而上
虽然诺基亚总裁认为5G之争将主要由爱立信、华为和诺基亚这行业前三强主导。但行业对此却并不乐观。
不认同的原因主要在于欧洲的4G部署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不如后来居上的中国(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4G网络),而在4G的专利持有数量上,欧洲的老牌电信公司爱立信和诺基亚也不如高通、IDG和中国的华为,更何况,欧洲也没有像苹果一样具有影响力的终端厂商。
而且,中国曾经是2G和4G时代标准制定的决定性力量,继而也就导致了全球电信行业的风向确立,从这个角度上看,如果中美两方在5G推动上步履一致的话,那么对于欧洲来说无疑会压力更大,甚至有可能无法实现逆袭,而是继续以配角的姿态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