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数据有何用?可穿戴设备必须告诉用户该做什么
每隔几个月,我都会开始觉得自己要停转了。疲惫、脾气暴躁、浑身疼。于是我打开抽屉,抓起这些年来积攒起来的几个健身追踪器中的一个。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极度痴迷于追踪自己的数据,寻找我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的线索。通过观察数据,我发现自己睡得太晚,或是睡眠质量不够好,或是我有三个月没去健身馆了。然后,在某一天,我醒来感觉好多了,于是又忘记戴上健身追踪器。健身追踪器又回到了抽屉里,三个月后再见。
追踪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从小众进入主流,只花了几年时间。这些宣传如此有说服力:
只需在手腕上戴这些设备,你就能获得自己如何生活的海量数据。更妙的是,这些设备会提供如何改善生活的简单、无痛、可达成的建议。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方法的确奏效。通过佩戴这些健身追踪器,这些年来我的生活的确变得更好了。当这些设备知道我们在哪以及我们在做什么时,健身追踪器的作用有多大也就显而易见了。
这么多数据有什么用?
数码设备变得越来越善于收集数据。有些人还就健身追踪器和手机的精度进行讨论,但这其实并不重要。我可以打开 iOS 中的 Health 应用,然后查看计步读数,系统甚至还知道我上了登机梯!你甚至可以只通过智能手机来收集这些数据,不久后,这些传感器将无处不在,出现在你的手表、鞋子、衬衫和隐形眼镜中。“健身追踪”将不再以设备形式出现,而会成为一项功能,就像 Wi-Fi 功能一样。
对于许多人来说,收集数据就足以促使他们更多地运动或睡更多觉。比如,牛津大学生理神经科学教授 Russell Foster 称,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要比实际睡眠质量差。对于这些人而言,有客观的指标来参考会减轻不少痛苦。
“当你知道自己的睡眠质量要好于自己的猜测时,你就会放松,从而减少焦虑,让你睡得更好。”
但许多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美国医学会期刊》发表的一项引发诸多争议的研究表明,拥有一台健身追踪设备并追踪数据只是迈向更健康生活的一小步,几乎没有用处。这是近一半用户几乎立即停止使用健身追踪设备的原因。这也是 Jawbone、 Fitbit、微软以及其他厂商推出功能超强设备的原因,为了让用户持续使用。所有这些设备都能收集更多数据,但只有很少设备找到好好利用这些数据的方式。
用户需要的是“洞见”
不过,健身追踪设备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想象一下:这些设备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我们在做的事情,身体的相对状态等数据。如果有一台设备或一项服务能将所有这些数据组合到一起,运用生物和上下文线索弄懂我在做什么,并要么鼓励我继续做下去,或者帮助我改善,或者要求我停止做某件事呢?
目前,这些设备的主要目的是在用户达成自己设置的随机目标时表扬用户,或是在用户快要实现目标时鼓励用户。它们还提供一些“智能建议”和“洞见”:去睡觉、关掉电视、加强锻炼。并不是说这些建议都不好,只不过是它们都太显而易见。这些设备提醒用户去锻炼,这比什么都不做好,但却不够好。
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更多数据,也不是更好的算法。而是我们不要再认为健身和保健是一个大数据问题,并开始寻找如何利用个人数据的方式。
就拿 Jawbone 和 Nest 的合作来说,当你睡觉时,恒温器就能自动改变卧室的温度。Jawbone 知道大部分人睡觉时喜欢的温度并将卧室温度调到这一范围。但我想要它把温度调到最合适我的温度上,并根据我的睡眠情况调节温度,然后在第二天告诉我不应该睡在这么多枕头旁。
Foster 认为,“第二代”健身追踪设备潜力巨大。他表示,Jawbone 已经接触他们团队,希望能合作来确保收集到的数据能更精确,其他公司也在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做类似的事情。另外,Foster 表示,下一代健身追踪设备将适应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果有一个睡眠传感器能告诉他,他母亲什么时候起的床,那就太好了,这样他就不用每天都打电话去问了。
这其中一些功能必须要有更强大的传感器,但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设备具备这些功能了。它们能根据我所处的位置提醒我下地铁,或是在我路过商店时提醒我购买东西。它们能实时适应我的睡眠状况,甚至在发现我做恶梦时叫醒我。它们可以为我设定目标,并帮助我实现这些目标。
目前,苹果手表会在你坐了一小时之后,提醒你站起来走走。但我们会很容易就学会忽视它们,因此提醒需要变得更直接、更个性化。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自己收集的庞大数据库,以便让开发者和制造商们能利用。现在它们是时候利用这些数据做更多事了。做更多实际的事,而不是统计哪个城市睡得最少。
via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