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创客>创客创意>深度特写

零度智控杨建军:无人机的大未来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方平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2日 点击数: 字号:

资本在追逐,媒体在热炒,无人机甚至跟随汪峰求婚一起登上头条。但是一个真正的无人机市场是怎样的,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它的发展存在哪些障碍?对此许多人还不了解,雷锋网采访了位居国内无人机市场前列的零度智控的创始人杨建军,帮助大家了解这个市场。

零度:从专业项目到消费级市场

1、从专业项目开始

先来了解零度智控,这家公司的创业是从专业项目开始的,杨建军说:“因为公司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会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生存的方向,所以在中国很多公司是从专业项目开始起步的。”

在创业初期他们选择了固定翼无人机的飞控这个方向,并表示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

我们直接选择了最核心的飞控技术来做,所以第一个产品就是飞控技术的产品,虽然我们第一个产品不是做整套的无人机,但我们给别人提供这个核心的部分,后来就赶上国家地理信息局(原来的测绘局)在测绘方面推广的机会,我们的飞控就被配备到了当时给全国各个地方的测绘局配发的无人机里,当时配发的无人机里超过一半采用了我们的飞控。

2、军方

固定翼的无人机与普通人的生活脱离得比较远,他们只能努力做一些比较大一点的项目,比如军方项目,包括部队的一些训练器材。“我们跟他合作,给他提供飞控,这样就把我飞控的销路打开了,”杨说,“所以在一开始固定翼专业的飞控市场里面,我们可以说基本上也有点类似市场垄断的样子,竞争对手比较少,也有一些,但我们比较强势些,这就是当时的局面。”

3、多旋翼

2012年开始,多旋翼无人机技术日趋成熟,这个市场开始启蒙和发展起来,零度便开始转型,对于为什么要转型呢?杨建军表示,“对于消费级别市场,这种旋翼无人机有很大的优势,从技术上讲它可以垂直起降,它不再需要像固定翼无人机那样费好大的周折才能完成一次飞行,我们当时觉得这个技术以后肯定能发展起来,就逐渐的往这块投入、研发,然后一直到后来做出相应的系统产品来。”对多旋翼无人机的主要需求是航拍,零度便在航拍领域生根发芽,这就是转型的过程。

在多旋翼产品领域,一开始零度仍然主要针对行业应用,比如测绘、公安和武警。然后零度发现在部队等单位也有使用多旋翼的需求,对此做了相应的工作,因而一开始在专业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为没有太多竞争者,做核心技术的厂家很少嘛,大概是这个情况,”杨说。

4、消费级市场

近期零度和雷柏在深圳成立合资公司深圳零度,向消费级市场延伸。杨建军表示这“是为了把公司的品牌做得更大”。

“因为只是做专业领域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是比较小的,只有很少的行业内的人知道你。大部分人不知道你就没法形成一个很好的品牌,用技术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市场:国内2成,国外8成

1、国内专业市场

国内无人机专业市场严格来说仍处于一个培育期,根据零度的了解,这个市场在之前的五年大概每年是一个只有几千万的市场。“有一些行业短时间可能会有波动,比如说武警,曾经在2年之内配备了4千万左右的旋翼无人机,配备到了全国各地,然后他之后两年就处于维护的状态了。”杨建军对雷锋网表示,“包括测绘也是这样的,也是大概在2、3年之内把全国所有省市的测绘无人机全部配了一遍。”

专业市场随着政府的预算,还有国家的经济计划的情况而变化的,它不像民用市场那样可以定义市场有多大。专业市场每年的采购量大概在几千万到一个亿这个量级。

2、消费级市场

消费级无人机最大的市场在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由于航模运动发展的比较早,也是相对比较普及的,另外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也比较强。

“中国虽然人多,但中国(航模)市场也是最近几年才起来的的。欧美特别是美国占据了海外市场的一大部分,除此以外在其他国家,像俄罗斯、日本,还有中国周边的国家韩国、印度,这些国家的无人机市场也都刚刚兴起。但是从公司的市场业务来看,最主要还是在欧美市场。不过南半球一些国家,比如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也有一大批客户。总体来看,全世界都能找到零度智控的玩家,但是能持续地、长期地保持一个增长量的,还是在欧美。”

零度的国内外市场比例是1:1左右。杨表示这个比例不是很高,“如果从无人机整个消费市场,或者从航拍无人机市场来看,比较健康的数字应该是国外与国内之比是8:2,甚至是9:1。”

Xplorer Vision

技术:更加智能

1、四块核心技术

消费级无人机目前主要是四块的核心技术,包括飞控、云台、相机以及视频的无线传输。

“零度到今天已经做了8年的技术积累吧,头几年是在飞控,后来又加入了云台,最近又开始专门成立了相机和无线图像传输的团队,这四块的核心技术可以支撑现在主流的消费级飞行器。”杨建军说。

2、未来技术的突破

首先是无人机的自动跟踪能力,就是通过视频的视觉识别。目前视觉识别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比如公司门口上班打卡就是视频识别的,它可以识别你有没有戴眼镜,身高多少,是男的还是女的,有没有犯罪记录。杨说无人机首先要在这一方面能做到智能地跟踪人,“我走到哪里,回头一看,它跟着我呢”。

第二个技术是避障,现在的无人机之所以依赖于飞手,是因为我们的环境是不可控的,很多地方对避障的要求很高。比如说一根很细的电线飞机飞到很近时才能看到,再比如树枝,远离时是一棵大树,靠近时会有许多树枝,这对无人机避障的要求非常高。

“这两个技术会比较先成熟,成熟之后无人机的智能化就大大地提高了。当它能跟踪人,能避障了,它不就是一个真正的到处能跑的空中机器人吗。这个时候我们在无人机上做的应用性开发就更多了。”

3、基础技术

电池

电池技术在短时间内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电动汽车这个行业比我们无人机行业大很多,它对电池的需求拉动是非常强烈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行业的拉动下,也没有出现一个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杨建军说,“它可能在安全性方面,在电池的能效方面会有一些提高,但是还没有一个完全取代现有电池技术的核心技术突破出现,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我们只要看汽车行业电池的发展就可以了。”

“当汽车行业出现全新的电池革命的时候,那时无人机的第二轮的革命就会来了。它的续航时间会变得很长很长,原来受续航局限的行业,比如农业,因为农业对无人机的续航时间要求比较长,这个时候可能会得到革命性的发展。但是现在由于工业的一些基础的技术还不完善,我们没有办法做更多的事情,我们不会把精力投入在研发一个电池上面。”

定位

GPS发展了这么多年,精度不断地在提高,军用级别的GPS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普通民用的差分GPS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精度,通过事后差分可以进行很精确的测绘。“在这一点上对于无人机来讲,本身无人机就是非常小的,对精度的要求会更高,所以我们以后可能不再依赖于卫星定位,可能会在室内通过视觉采用其他方面的定位技术,”杨建军说。“所以这块儿就依赖于未来处理器更强的发展和计算性能的提高。其他的技术其实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会紧盯着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旦有新技术,就需要非常的敏感,想想怎么样把它用在无人机未来的发展上。”

应用:从“空中DV”到“空中快递”

杨认为无人机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就好像GoPro的成功一样,GoPro一开始是专门为了户外运动爱好者而设计的,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产品越做越小,成本越来越低,现在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运动摄像机。

1、家用“空中DV”

杨建军提出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是家用的“空中DV”。他说,“我们现在用手机进行拍摄,仅仅是在地面的拍摄,已经满足不了大家对于视频的期待了,所以如果将来每个家庭配备一个很便宜的消费级无人机,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再往下就是自拍型的无人机,如果只是为了自拍,飞的时间可能不超过1分钟。纯粹为了自拍戴在手上,这样的一个应用可以满足‘科技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愿望,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2、物流:空中快递

亚马逊首次提出用无人机送快递的概念时引发了媒体的热议,之后又有众多国际快递公司提出了类似的做法。但杨建军表示无人机在这方面的应用需要和仓储、物流、信息化整合在一起,光靠无人机的技术进步是很难推动的,还有政策的因素。

“无人机送货应该跟据快递行业整个系统的效率而设计,并深度整合在一起,才可以在快递行业里承担起比较重要的责任。我觉得无人机物流会比消费级无人机更往后靠一些,因为快递对飞机的载重是有一定要求的,对飞机的可靠性,对飞机的大小都有一些更特殊的要求,特别是飞机大了之后,那真的有可能需要对无人机进行一个适航的规范。不是所有的无人机都可以用来做快递,可能有个很严格的标准进行测试和考核,合规以后才可以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从现在的技术来看,可能在短时间的野蛮生长之后,无人机发展起来最快的还应该是一些无害的、体积重量比较小的消费级无人机方面。无人机在快递方面的应用,我觉得可能会在3-5年之后,或者还要再往后延一段时间。”

飞手:专业和玩家的区分

无人机飞速发展,但飞手的培训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飞手的短缺是否会影响无人机的发展速度呢?这里其实要分成两个方面来看:

1、专业飞手

对于专业领域来讲,由于它对操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飞手需持证上岗。“操作大点的专业的飞机,可能要搭载比较贵重的设备,比如像RED这样专业航拍的电影航拍设备,一个摄影机大概需要几十万元,所以对飞手操作的安全性,还有对飞手的技术的要求和产品的维护,确实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杨建军表示,“这样的飞手主要来源于长期的从业者,一般都有一段时间的玩模型的经历。比如说原来是模型队的,或从小都在玩航模,还有一些半路加入这个行业。”

目前,通过国家民航局授权的AOPO协会,授权的培训单位可以对飞手进行培训和发证。从执照上对飞手进行管理,培养他们很多的技能。

2、普通消费者

对于小型的消费级无人机来说,它们的购买者主要是玩家和普通消费者,他们将不需要经过培训或是只需要很短的学习就能玩起来。“基本上普通的新人,只要她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知道螺旋桨是干嘛的,知道简单的飞行原理,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操作了。”杨说,“这种小飞机的操作,因为它的伤害力有限,不会飞得太远,因此对飞手的操作已经不太需要去专门地上一个飞手培训班。普通的有运动能力、运动神经比较强的用户经过三五天或一个礼拜就能操作。”

对于空中“家用DV”和一些更智能、更小型化的飞行器,杨建军希望从技术上完全消除操作的障碍。“这种产品非常智能化和简单,不再需要技术性的操作,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上去踩两下,一开始可能会倒,但是很快就能上手,并且出现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是微乎其微的,也可能就撞了一下墙,也可能是碰了一下手,但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杨说。

3、走向细分

未来,不会只有无人机飞手这一种职业。从技术上讲,要让无人机更多地进入家庭和生活,就必须在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把无人机的种类分得很清楚。

“进一步细分,大的、专业的无人机是干什么用的,航拍的无人机是干什么用的、由谁来操作,家用的无人机主要有什么功能、由谁来操作,自拍的无人机用户是谁、操作要求是什么,要分得非常清楚。然后高于某个级别的无人机,你就要上驾校学习,低级别的就直接上手简单地练习一下就可以了,飞手的概念就完全去掉。这就是我们认为的今后无人机发展的趋势。”

政策:更多规范,谨慎乐观

像许多民用产品一样,无人机的技术是从军用领域发展出来的,因而具有天生的敏感性。另外,对于近地飞行物,在安全上也会让政府和民众担忧。那么消费级无人机的监管未来会如何发展呢?杨建军对此表示乐观。

1、细分

杨认为无人机未来会有非常明确的细分。“多少公斤以上的飞机、什么目的的飞机归到哪一类,对于每一类的无人机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在7公斤以下,视距内飞行,120米高以下的无人机操作是不需要证照管理的,只是操作人必须对你的飞机和第三者的安全负责,目前的规定是由你自己来负责。”他说,“如果飞机再大一点就需要有相应的执照的管理,所以我认为未来会更明细化,多大的飞机干什么样的事儿。操作物流的飞机一定要通过适航的管理,然后才可以去做。”

2、对消费级产品乐观

杨建军认为从政策上来讲,无人机是一个新兴行业,哪怕掉进一些敏感区域,政府也不会一刀切就完全禁止了。“所以对这一点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特别是消费级飞机,续航能力很短,例如自拍的飞机整个飞行时间也就在一分钟之内。它的重量也很小,不可能用来做什么坏的事情。所以对于这种飞机,政策可能就会放宽。对未来政策的发展和导向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说。

总结

无人机作为智能硬件大潮中最新的宠儿,实际上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虽然资本和媒体都在追逐,登上头条。但一时的热度过后,真正的发展还是需要通过技术和产品革命带来,对此雷锋网会持续跟踪报道。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