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角度视频:YouTube可不是在做小实验
2014年,爱奇艺的CCO马东有过一次讲话,谈到了自己对视频网站未来的一种判断:未来视频网站的想象空间,在于技术空间和互动空间的全面放开。对互动空间而言,A、B站的崛起本质上就是亚文化对互动空间解放的典型范例,而技术空间的突破与之不同,因为技术的获取路径除了购买知识产权,只能依靠视频网站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于是实验在所难免。
以YouTube为例,从离线观看到视频自动播放和GIF分享,再到360度视频,它在大洋彼岸已经策划了一场又一场大小不一的实验。最近,YouTube又与Madilyn Bailey进行合作,以她的YouTube Music Night为实验田,测试了多角度视频功能,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通过四台摄影机的四种角度来观看视频,依照个人喜好,选择最能刺激自我感官的那一种。在未来,这项技术可能会应用到课堂、体育赛事等多个场景中。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将这一技术称作“多角度视频”。但我认为这个名字并不妥帖,它代表着一种趋势:超常角度视频。
从“我在现场”到“超越现场”
YouTube的实验与其说是一种先锋行为,倒不如说是对大众口味的试探性迎合。视频网站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满足了用户“我在现场”的围观需求。可是在新媒体时代,“我在现场”只能满足用户基本的参与感,却无法实现用户的全方位感知,这是用户在体验经济下产生的新需求。用户正在追求的是“超越现场”,一种超常角度的视频点播体验。此前,基于3D影像拍摄技术实现的新型3D摄像机,已经可以全方位获取现场影像,提供360度的无死角观看体验,微软的全息眼镜Hololens则是在视觉发起端就制造了这样的“畸变”,YouTube的实验,可以理解为在“超越现场”这一维度的另一种探索。
从UGC到“制播合一”
超常角度点播,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强大话语权的内容生产方,普通的UGC用户处在无话语权、无技术、无设备的“三无”状态下,已经早早失去了参赛的资格。未来掌握超常角度视频点播的内容生产方,必然也是其技术输出方,从而再一步升级“制播合一”的发展模式。从商业角度上讲,实际上是加速了视频网站从平台向内容生产者的转型,甚至很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不止会看到超常角度点播的音乐会、课程和体育赛事,还将看到超常角度的电影或电视剧作品,有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内容生产也将产生更多创意与惊喜,与之伴随的,就是多家视频网站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资本市场的投资新方向
回到互动空间与技术空间的话题,对资本市场来说,视频网站的变革会产生崭新的投资空间。一类是内容生产方,尽管上文提到对UGC的游乐场已经关闭了,但团队化的高质量内容生产配合新媒体视频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可以展开巨大想象的市场。
另一类投资方向则是技术提供方,例如不久前Facebook收购的QuickFire,就是一家视频传输转码服务提供商。以超常角度视频的需求为例,如果有技术提供商在不缩减画质的情况下,压缩视频数据流量,提升多角度视频浏览的流畅性,甚至说能将此技术再次交还给普通用户进行二次UGC运动,那将远超QuickFire的身价。
超常角度视频在线播放的技术难题
从视频网站的角度来考量,构建超常角度点播的视频内容生态,核心目的当然是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激活,结合流量与视频广告实现商业变现。超常角度点播目前不仅仅是在现场多架设几部摄影机而已,在播放端仍有两大技术问题需要攻克:
1、多种角度,“瞬间移动”如何流畅?许多用户做多选题的方式,就是把每一个答案都进行一次代入。一场有四种角度可选的音乐会,用户定然会在不同位置上轮番体验,为了不破坏音乐会的气氛和流畅度,视角必须做到无痕切换,实现视频观看者在场地内的“瞬间移动”;
2、无痕切换的带宽问题。在视频播放的时候,究竟是一个视频在播放,还是相当于多个视频在同时播放?如果切换的无痕是以带宽占用的翻倍来实现的,用户大多不会形成稳定的使用习惯,其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应该更加成熟;
一句话总结,YouTube可不是在做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