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有未来么?有!
这也是小编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智能手表的现状,可谓“乱象丛生”。因为这里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业标杆,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国际巨头,都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进行生产,并推向市场。
在很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这些新生的智能手表销路如何呢?据果壳电子CEO顾晓斌最新的微博消息,GEAK Watch的销售量已经突破10万,而还没出售的土曼科技T-Watch在短短14个小时内的预订量达到2万只,现在的订货量也远远超过老汪的预期。
早些时候遇到一位做线下店铺的朋友,主要卖手机配件,最辉煌的时候拥有数百家实体门店。现在他正在代理一些海外产品,比如说智能手表COOKOO。同桌的投资人问他怎么看待智能手表,是否好卖,而他的回答是:“虽然现在的言论不怎么看好智能手表,但是来多少个就卖多少个。这是未来的趋势,我非常看好。”
对于智能手表的未来是什么,有的人认为它们可以取代口袋里面的“砖块”,有的人说它们描绘了一个人体联网的世界。智能手表是否能够取代手机并不好说,因为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在续航方面比传统手表要差很多,交互方面因为屏幕过小而遭人话柄。不过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在手机信息不断膨胀的今天,如果再往里面添加新的物理功能,它们的边际价值会大大打折扣。用户更多的是想从这个设备获得社交信息和娱乐元素,其他的信息会选择性忽视。对于信息过度膨胀的手机来说,它们需要一个“卫星城市”来分担传递消息的压力,唤醒用户对边缘信息的关注,而智能手表或者智能眼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得益于传感器的发展,可穿戴设备能够收集很多手机无法得到的人体指标信息,这也打着健康标签的智能腕带能够获得关注的主要原因。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智能手表里面集成的传感器也开始多起来:除了“标配”加速传感器外,部分产品也加入了测试心律、温度、出汗量等人体指标的传感器。也许有一天,手表会演变成一个跟医疗监测直接挂钩的配置。这里引用@郑辉微博的话:“单独以智能手表为基点来思考是行不通的。智能手表的将来一定是复杂传感器的集成。当个体数据、群体数据的搜集、处理、应用都成体系并且成熟以后,智能手表的爆发才会水到渠成。”
所以说,智能手表虽然现在并不成熟,但是说它们没有未来是不妥的。不过小编并认为智能手表不是一款“人手必备”的刚需产品,毕竟它们跟手机、智能腕带等可穿戴设备或多或少存在部分替代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垂直领域而推出的智能手表可能会有更好的市场。
在Kickstarter上,希望通过众筹而获得启动资金的智能手表有好几款,而针对运动而推出的Pebble一直以融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金位于同类产品的榜首,预定用户数也接近6.9万。而在7月份的时候,他们的销售量超过27.5万只,供不应求。
最近一家名叫FiLLP的公司针对儿童市场推出了一款具备监护功能的智能手表,虽然不知道销售如何,但是不少身为家长的国内读者表示喜欢——这跟大家对普通智能手表的质疑形成了很好的对比。
这里抛出最后一个问题,谁能从这个领域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的典范呢?是迟迟不肯出手的苹果、蠢蠢欲动的小米/腾讯,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客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