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智能可穿戴设备坑了吗?
今年10月,Fitbit推出了新款130美元的Charge健身手环,可以监测心率、步数和卡路里。该公司还将于明年推出Charge HR和Surge两款新产品。
“Fitbit和Jawbone等基础手环厂商将在短期内受益于低价。”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师克里斯·琼斯(Chris Jones)在报告中写道,“但最终,与Apple Watch竞争的更聪明的智能手环厂商可能会出现,从而压低价格,威胁基础手环。”今年的科技IPO市场经历了一些动荡,Box、Good Technology和Yodle纷纷推迟了IPO计划。有些科技公司最近的IPO估值甚至低于他们最近一次的私募股权融资估值。
到了2017年,30%的可穿戴设备将会隐藏起来
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在其2015年的消费类设备报告中预测,到了2017年,30%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变得不易察觉”。
也就是说,不像LG G Watch R或者即将到来的Apple Watch,下一波可穿戴设备将会相当低调,不易察觉。
高德纳的研究总监Annette Zimmermann说:“在原型阶段已经有一些有趣的发展为以后的可穿戴设备能够无缝融入到周围的环境铺平了道路。”
你被可穿戴设备坑了吗?
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这在我看来是接下来一段时期的常态现象,因为新兴产业需要在不断的讨论、争议过程中发展。但目前有一种声音让我不得不对其进行思考,一些用户在购买了智能硬件产品之后,不论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亦或是其它的智能硬件,比如智能插座、智能灯泡等,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冲动消费。
可以说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不会进行二次消费,面对这一现象,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之后的使用过程中感到自己被欺骗,或者是被忽悠的感觉。比如一些智能手环对于用户运动量监测的结果的缺乏准确性,或者是一些所谓的心率监测,其监测结果与真实心率之间存在着较大误差,这不免让消费者感到一种被坑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