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AI>行业资讯>国内

智能汽车盒子这一年 巨人尚在襁褓中

文章来源:腾讯数码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前两天一个同事拿着一个不知名的汽车盒子来找我一起测试,但是才开出去一顿麦当劳的工夫,我俩就断定这是个垃圾产品,是的,丝毫不用掩饰这个看法。由此就产生了一个令我苦恼许久的问题,OBD这个存在了十几年的汽车检修接口,为啥在最近一两年才被互联网以及导航企业看中,一窝蜂似的铺了上去?而推出的产品又是那样的相似,以至于年底了还有这种垃圾玩意出来。

  两类厂商的迥异玩法

  从功能上来说,汽车盒子可以分两类,其实也反映了互联网和导航企业做同一件产品的不同思路:大数据类型和定位安全类型。毫无疑问,前者是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玩法,而由于互联网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顺利积攒到人群,拿到数据,甚至更可以在地图这方面祭出独家的武器,这方面的支撑确实也是互联网企业能够轻易涉足盒子领域的一个先天条件;而后者也是导航定位企业一种水到渠成的玩法,原本的产品就对这个领域或多或少有所覆盖,现在无非是把硬件换成了OBD接口,核心的定位理念并不变。

  这两类企业做出的产品,在汽车盒子这玩意拿到手的时候你一眼就能分出来:后者能插入SIM卡用于各种安全和定位功能的实现;而前者不插卡其实更多的就是做行车数据的采集用。当然也有很多喜闻乐见的混合型产品,所以汽车盒子这个领域门槛并不高,你可以看到雷同的外观设计,迅速开发出的手机端界面功能都很像,地图直接调用高德就好了,至于GPS定位那都是很成熟的技术了,唯一需要动点脑子的就是后台的数据分析,这是各家产品各显其能的地方。

  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对于这类新兴产品,用户在同质化产品当中根本不知道应该选谁,而这种靠日积月累的使用才能体现产品差异的东西,也许我从年初用到年尾才能发现一个产品的好坏,所以直到年终岁末,我都依旧认为这个领域在2014年火过,炒过,热闹过,但现在却又冷静了下来,在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出现前,恐怕都会这样冷静。

  大数据作支撑才是根本

  其实不管是不是支持SIM卡,这类产品的核心功能都是行车数据分析,这可能也是为何OBD接口甚至在最老的捷达和普桑上都有,但汽车盒子直到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重要原因。

  所谓行车数据分析,无外乎行驶时间、时常、急加速/急减速次数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判断,来给驾驶行为打分,从而提醒驾驶员如何安全驾驶并节省燃油,因此这类产品的一个基本卖点就是:帮你省油。

  但是有些喜欢鼓捣App的用户会跳出来反驳我,很多行车软件不是也能检测出这些数据吗?这就是OBD接口的重要性了,OBD能够提供的最根本数据就是发动机工况以及行车电脑情况,因此它产生的数据是最直接的;而行车软件的数据来自手机GPS的定位和跟踪,误差绝对比汽车盒子的大,这方面我是亲身比对过的。

  有了大数据这事还只能说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在这个数据基础上的各种打分、油耗测算、行车建议、路况建议以及周边信息提示,最热闹的我还见过用这个挣钱的!你肯定没听过吧,开车居然还能挣钱!所以说汽车盒子这一年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法都使出来了。

  但是这里依然有个使用上的伪命题,也是我亲身用了很长时间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它改不掉我的驾驶习惯。坦率说我开车时候脾气比较急,某些盒子给我这个驾龄超过10年的老司机打分甚至是不及格的,尽管这样我对各种不良成绩也只是一笑了之,道理很简单,多数人开车的理由并不是省油!而是如何高效、舒服、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如果为了省油,我干脆去买电动车好了。

  更何况一些山寨盒子,最基本的数据记录都没有做好,给人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让我怎么相信那些由此而来的行车建议?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汽车盒子这个玩意乍听起来似乎挺有需求,但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束之高阁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本职工作没干好。

  安全定位难过体验关

  但这并不等于我要否定汽车盒子这类产品,相反,我觉得基于定位功能的安全功能就很有用,只是用户体验还有欠缺。定位功能并不复杂,与我们的手机没有本质不同,很多阿猫阿狗以及儿童和老年群体也都戴有同样的定位器(原谅我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说),如果你的豪车里有安吉星一类的设备,那么请无视我下面所说的。

  其实汽车安全与防盗对于驾驶员来说是个永恒的需求,因此主打定位理念的汽车盒子则走上了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路线,可以设定电子围栏,定位车辆位置,设置行车范围和路线,甚至在异常情况下报警,只要盒子没被强行拔下来,这些功能还是挺有用的,对于某些车主来说甚至是比加装一把方向盘锁更安全。

  但是我为什么说体验不好?根源在于它所采用的定位方式是GPS+A-GPS混合定位(和手机是完全一样的)。

  众所周知,GPS属于可视覆盖,也就是说在地下车库、隧道甚至多云的天气都会失灵,而现有的汽车盒子全部偷懒,直接把装置插在了方向盘或者副驾驶前方的OBD接口完事,GPS的搜星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让我奇怪的一点就是,当年这些导航定位厂商做车载PND设备的时候在这方面应该是经验十足,最粗暴的解决方法也是甩一条信号引线到前风挡玻璃,现在怎么就偷懒了呢?

  原因我替它们说了吧,就是依赖于另一个定位方式A-GPS,也就是盒子里插的那张SIM卡,原理上来说这玩意的定位误差更大,而且对基站的依赖性极强,如果驾车在荒野遇到了紧急情况,还是GPS可靠,而汽车盒子厂商之所以惰性思维地认为能够依赖A-GPS,恐怕是想当然地把适用范围限定在了城市里,而实际上A-GPS就像这个名字一样仅能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

  另一个体验不佳的地方就是,购买盒子的时候,厂商会附赠一定时间的话费(比如一年),但是一年过后有哪个车主会想到给这张从未见过的SIM卡充值?连号码都根本不知道嘛,而欠费的后果就是车主的手机连不上汽车盒子,所有定位和安全功能就此告吹。我也问过一些厂商对此事的看法,没想到他们自黑地说:车主会用那么长时间吗?

  车联网才是未来方向

  当然我相信这些问题对于刚刚起步的汽车盒子来说,都是初期的小问题,在刚需的前提下都是可以得到解决并获得用户认同的,我之所以认为汽车盒子是刚需,根本来说还是基于车联网这个大概念。

  车联网其实也是喊了很多年的概念,但是现在来看,有点“皇上不急太监急”——汽车厂商本身的革新意识和更新速度都有点保守(当然汽车这个以安全为根本诉求的行业是必须要保守的),导致到现在我们还只能是空谈概念,因此这个任务似乎就交到了互联网以及IT企业身上,这也就是为何仅具备车联网雏形概念的汽车盒子能够在今年火起来的一个外部诱因。当你发现身边的物件,就连喝水的杯子都装上传感器从而联网以后,每天接触到的汽车没有理由还活在“原始社会”,因此它急需一个联网出口,而汽车又不可能像手机那样年年革新,因此加装OBD汽车盒子成为了经济实惠且立竿见影的一个做法。

  这种做法其实我是非常看好的,也不否认它应该就是车联网的前奏曲,我想汽车盒子目前的核心功能是定位准确的,只是需要更多的交通参与者连接进来,从而构成一个全路网的大数据模式。

  我想未来汽车盒子可能有两个发展方向,其一是让交通设施甚至加油站、4S店、停车场都连上网,将数据开放出来,这一步似乎互联网企业更容易实现,这样汽车的智能化才有意义;其二是与苹果CarPlay、谷歌Android Auto甚至高德和百度这种垂直LBS业者进行横向合作,打通双方的优势,这样才不至于各自为政,因为苹果和谷歌并不采集汽车数据,这是一个短板;同时百度和高德也需要硬件的支撑,这也是一个短板。

  因此汽车盒子在未来应该是一个横跨互联网、车企、LBS、前装车载与第三方接入的大市场,盒子能够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是要看这些企业在2015年给自己设定的格局有多大。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