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叫好不叫座 症结到底在哪里?
1.伪智能硬件。“硬件+芯片+大数据”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对智能硬件的普遍理解,但是不是具备这几个要素的硬件就是智能硬件了呢?只是简单植入了芯片却只能反映事物本来特征不能帮助用户解决任何实际需求的硬件真的能叫智能硬件吗?比如,这个行业最为人熟知的智能手环,除了可以反映出人每天的运动量、以及睡眠质量,它的实际指导意义又在哪里呢?它不能帮助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也无法做到帮助人们提高运动量。从人的天性来说,用户的本质都是懒惰的,面对这些呈现出来的数据会无动于衷,带上手环最终除了只是帮助用户提升逼格外,并不多大实质的帮助,因此也就注定这类产品只能成为小众产品。
一款只是简单呈现数据不能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硬件顶多算是个伪智能硬件,谈不上有什么前途。
2.伪需求。伪智能硬件对应的就是伪需求,今天的智能硬件行业很多产品之所以销不出去,用户不买账,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的功能大多是用户可有可无的需求,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伪需求,它并不是用户的核心需求。比如动辄价格高达三四百元的智能水杯,可以根据个人体质、活动量、饮水量来制定科学饮水计划,这样的功能看上去确实很酷,但真正用起来就会发现有些不切实际,还是回到人懒惰的天性,大部分用户喝水的行为是属于被动的行为,即人体感觉非常渴的时候才会想起要喝水,否则估计连倒水的动作都懒得做,一个简单的提醒功能意义又有多大呢?真的要喝水提醒难道不能设置闹钟不能吗?
3.价格太贵。多少做手环的智能硬件企业还在享受着手环五六百元的高额暴利。当前智能硬件智能化程度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个行业的玩家大多是初创企业,没有很强的研发水平和巨额的投入。其实作为硬件行业的科技最前沿,智能硬件更适合具有科研背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只可惜他们的产品研发跟市场需求背离太远。对于小创业团队来说,在无法解决行业智能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应该学会关注用户的核心刚性需求,应该学会用低价去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放弃硬件暴利的思维模式,转为向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或者与运营商合作收取网络流量费作为盈利点,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