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AI>行业资讯>国内

物联网提速智能家居 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关键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商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3日 点击数: 字号:
受市场环境整体影响,2014年1-5月,我国冰箱、空调、洗衣机、液晶电视四大品类家电产品,除空调零售量保持增长外,其余品类大家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别是彩电领域下滑幅度较大,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最新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收紧,估算销售规模只有2000多万台,比2013年同期下降15.3%。不过,家电行业集体进入微增长时代的压力,并没有改变智能家电比例稳步提高的事实,据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智能家电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显然,智能家电正成为拉动家电市场需求的主要动力。

  如果说2013年是智能电视爆发增长元年,那么2014年,伴随智能白电技术的突破、市场认知的加深,全品类家电的智能化正推动家电领域迈向智能家居的新纪元。从年初的美国CES消费电子展到2014中国家电博览会,再到近期于青岛启幕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不难发现,“智能家居”始终是各大展会的亮点。在以“万物互联智慧生活”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三星、海信、长虹等多家知名家电企业在特设的智能家居展区展示了搭载各自智慧家庭相关技术创新的智能产品。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指出,尽管,面对日益高涨的智能化浪潮,家电企业正通过“转型、结盟、变革、合作”的方式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但在交互模式的改变、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同一控制平台缺失的背景下,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整体仍处于产能导入期,智能家居产业推广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多阻碍。特别在互联网企业集体跃跃欲试、BAT都在布局智能家居产品的背景下,传统家电企业需要警惕——坚守智能家庭市场入口是后硬件时代必须打好的一场硬仗。

  物联网带给智能家居发展崭新的时代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始于国外的智能楼宇、智能安防、智能建筑领域。上世纪末,在中国初露端倪时,由于没有好的相关产品配合、技术环境不成熟、耗资多、体验差导致消费市场冷淡等原因,使得“智能家居”概念还未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就归于沉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伴随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基础硬件时代的升级换代、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进步,智能家居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势头。据物联网白皮书显示,2013年我国物联网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36.9%。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物联网在家庭生活中的基础应用,智能家居发展迎来崭新的时代。

  当下互联网发展正处于“WEB2.0+Mobile”阶段,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超过五亿。而基于用户随时随地创造内容、通过手机即时连接社会关系和需求的互联网环境,实现“物物互联互通”的物联网技术,让更多家电产品更多应用成为可能,家电厂商借此契机纷纷发力智能家居。

  2014年,美的发布了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与阿里巴巴云计算开展战略合作。海尔推出了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力求实现全系列跨品牌家电的互联互通。三星推出了手指手势智控电视和智能家居操控软件,LG重点围绕一个“Home Chat”智能平台进行智能家电的研发。长虹则成功打造基于“家庭互联网战略”的CHiQ电视、CHiQ冰箱和CHiQ空调全品类智能家居新品。甚至作为“跨界者”的互联网企业也牵手地产商致力于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预计201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一举达到286.1亿元。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指出,未来伴随3C产业融合(电信、广电、互联网)和3C终端融合(3C终端集成和3C终端协同)工作的推进,移动互联和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创新,我国数字家庭用户还将不断增加。加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智能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将推动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逐渐进入快行道。

  智能家居发展最缺“统一标准”东风

  尽管当前智能家电新品推出的密集程度较高,智能家电在国内的销售规模也已初步起量。但从智能家居整个产业来看,市场仍处于导入期,智能家电产品所谓的智能学习、互联互通以及互联网时代强调的交互功能尚处于宣传和设想阶段。即便是各品类家电产品的智能化达到较高程度,但产品和品牌没有形成兼容的平台、行业缺乏统一的平台接入协议和应用协议标准,也将阻碍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家庭生态的落地。所以,智能家居标准将成为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高地”,“标准战”一触即发。

  据悉,海尔、美的、长虹、三星、LG等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智能应用控制平台,致力于提供云服务、制定接入协议和应用协议。苹果公司也于近期推出名为HomeKit的智能家居应用平台,目的就是通过一个具备权威性的智能家居管理平台,采用一种通用的协议,将所有智能家居产品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另外,还有不少企业选择“抱团”的方式,来实现相互间产品与技术的合作,并共同制定一个联盟成员通用的标准,以局部解决智能家居问题。如早期的闪联、e家佳,以及最近被业界广泛关注、形成正面对抗的“开放互联联盟”(OIC)和全视联盟(AllSeen Alliance)等等。

  不过在没有哪个企业能够真正扛起智能家居行业统一标准大旗之前,各家电品牌也只能实现自己旗下智能产品的互联互通,所谓的标准和协议大都自成体系。此外,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权威机构都曾经为智能家电定义过标准,比如《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指数和产品智商评价通则》等规范,但这些标准大都针围绕产品本身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缺乏对整个智能家居产业的系统化、统一化的定义。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制定智能家居统一标准应契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将用户体验的思考和判断放在首位,真正解决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操作协同性的问题。由此来看,以阿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打造适合更多APP开发者和硬件厂商接入的开放性云平台上似乎更具优势。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考验企业综合能力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的概念,这对于智能家居产业方兴未艾的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指出,当前,中国家电制造企业还停留在“智能终端产品研发+智能家居生态概念打造”阶段。而未来智能家居产业发展面临的将是全产业链协同作战,还涉及智能家居系统的构建、产业链与平台的打造、新商业模式和增值盈利路径的重构等诸多方面。现阶段,中国家电制造企业需要首先提升以下几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一,提升产品功能易用性、多品类智能终端协同能力。2014年,智能电视、智能白电、智能小家电、智能穿戴式产品相继进入发展快车道,但各品类终端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一些智控功能实际应用效果较差。未来,家电厂商需要针对中国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境来提升智能产品的易用性和多终端产品的协同能力。此外,从今年推出的智能家电新品来看,移动设备或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操控中心,推动单品智能化向平台智能化过渡。

  第二,建立开放式生态,提升信息资源的重组与共享能力。目前,智能家居带来的服务更多是停留在自我控制阶段,每一个智能家居都有自己的标准,与其他家电品牌并没有形成兼容。未来,企业需要结合应用来定制统一标准,并且,整个家庭互联网产业,需要搭建一个更为开放性的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把原本相互割裂的各品牌产品并联起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用户使用或浏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家庭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第三,培育消费观念,提升推广营销的能力。智能家居虽不是“新概念”,但近两年才逐渐被市场认知和接受,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媒介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现阶段,企业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推广,主要还是围绕家电产品自身的智能化和经济效益展开。但在很多消费者眼中,智能家居应该是能够提供健康、节能、环保、便捷的居住环境形态。所以,企业在未来的营销和传播过程中,需要面向用户的思维,做到功能、成本、体验和营销齐头并进。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