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冰箱食品识别 方案不少 准确率欠佳
自2013年年底以来,冰箱智能化的脚步开始加快,图像识别、二维码扫描、无线射频、气味识别等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开始被企业广泛提及。目前海尔、长虹、美的、海信等企业均推出了智能冰箱,其中长虹CHiQ冰箱搭载了云图像识别技术,海尔物联网冰箱则采用了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何优劣?是否真正解决了自动识别的难点?从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冰箱真正走入家庭还需多长时间?对此,记者采访了美的集团冰箱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国、华南理工大学节能研究院院长助理黄志伟、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智能家电研究室主任赵鹏等行业专家,他们分别从产业、技术、市场等层面对当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解读。
瓶颈:识别率待提高
华南理工大学节能研究院院长助理黄志伟:就目前全球智能冰箱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难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种类繁多,没有相对规则的形态,不像汽车车牌或者人的面孔一样拥有明显特征。二是食品经过加工后形态通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给食品的自动识别造成巨大干扰。三是对食物进行定量分析。例如原本有一公斤生菜,用一部分后还剩多少。四是对食品的定性分析。例如如何确定某种食品的营养价值,维生素含量和卡路里等。五是食品保质期判定。不同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即使同一种食品由于不同的初始状态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也会导致不同的保质期。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智能家电研究室主任赵鹏:难点在于各种识别技术对于食物的识别准确率。受各种技术本身限制,目前各种技术方案都不能保证100%的识别准确率。
记者点评:受制于食品种类繁多、定量定性分析难度较大等因素影响,目前自动识别技术的识别准确率普遍不高。
方案:各有优劣
华南理工大学节能研究院院长助理黄志伟:臻蒂丝(ZENTIS)使用了二维矩阵码进行食物的识别。二维矩阵码能在形状、内容和尺寸上方便地进行调整,并且二维码能存储较多信息,可有效防止信息冲突。新导科技RFID(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该系统对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食品都颁发一个“电子身份证”,即全部都加贴RFID电子标签。运用此技术,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在数据库中查到特定食品的信息。
二维码是在传统条码识别基础上的升级,从外型上看更加复杂,并且其中包含的内容也更多,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二维码包含更多的信息量。二维码采用了高密度编码,小小的图形中可以容纳1850个大写字母,或是2710个数字,或是1108个字节,或是500多个汉字,是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的几十倍。如此大的信息量能够把更多形式的内容转换成二维码,通过扫描传播更大信息量。二是编码范围广。二维码可以对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同时它还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及图像数据。三是二维码译码准确。二维码只是一个图形,想要获取图形中的内容就需要对图形进行译码。二维码的译码误码率为千万分之一,而普通条形码的译码误码率则有百分之二。四是能够引入加密措施。与条形码相比,二维码的保密性更好。通过在二维码中引入加密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译码内容不被他人获得。五是成本低,易制作。二维码成本并不高,并且能够长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