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粉丝模式需警惕 不适用于智能家电
但是,来自市场层面的响应并不令人乐观。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白色智能家电销售占比至今不到2%,预计年内不会超过5%,未来三年最多20%。当然,我们也可以解释为,智能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
智能化转型这个大方向毋庸置疑。但是,稍一留意便不难发现,家电企业关于未来智能化生活场景的描述,基本上属于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鲜有独到的产业见解,互联网精髓没学到,反把自己弄丢了。
这说明,中国家电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主张与产业判断,盲目跟风的“拿来主义”居多。
失去自己,这是转型期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有的企业还没有搞明白智能化是怎么回事,甚至一款像样的产品都没发布,就忙不迭地宣布自己已经转型成功。
在我看来,中国家电企业再怎么转型本质上还是家电企业,不可能成为原始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制造出好的产品,以及为此目的架构的研发优势。失去这一点,家电企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有一天某企业真的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这个企业恐怕离玩完不远了。
我不是要否定智能化转型这个方向,实际上,我是家电智能化转型的坚定支持者。我担心的是,家电企业一味照搬照抄互联网和手机企业做法,有可能误入歧途万劫不复。比如,近来不断有家电企业宣布建立粉丝社区,完全没有意识到粉丝社区模式并不适合家电企业——这是由家电和手机不同的属性决定的。
首先,家电产品不可能有太多的粉丝。止于目前,家电企业及领导人的微博粉丝数一般在几十万至300万之间,这里面有多少公关公司代购的僵尸粉就不好说了,我估计有价值的粉丝一般不超过20%。
page
在许多家电企业的观念里,“粉丝=追星族”,以为只要成为粉丝就一定对企业忠诚,殊不知,对于年轻网民来说,这完全是两码事。关注A企业并成为其粉丝,绝不等于不可以关注A企业的对手B、C、D、E、F、G、H……,对于年轻人来说,添加“关注”不过是一个点击鼠标的动作而已。追星族不同,他们甚至愿意为心目中的明星殉情。因此,粉丝与追星族的最大区别,在于忠诚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你绝不能用追星族的标准要求粉丝。
即使同为粉丝,家电企业的粉丝也无法和手机企业的粉丝媲美,手机企业的粉丝显然要忠诚得多。这一点,同样缘于家电和手机的产品属性不同。
手机是什么?个人移动信息终端;家电是什么?放在家里使用的电器产品。因此,手机和家电对于人来说,天然存在亲疏、远近之差异。一个人可以一天不使用家电(包括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等等),但是很难做到一天不使用手机(虽然天天使用未必是好事)。手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必修课,而家电则有选修课的意味。
手机首先是一个信息产品,其次可以自由地使用;而家电(电视除外)产品基本上是功能性产品,只能在固定地点使用。人们对信息与自由的追逐,天然拥有强烈性;比较之下,人们对功能产品追逐的愿望要弱得多,比如很少有人非冰镇啤酒不喝,这实际上意味着有冰箱更好,没有也无大的妨碍。据说,坐监对人最大的折磨,不是监狱里的饭不好吃,而是身心不自由带来的痛苦。人们对手机的了解与感受,普遍比对家电的了解与感受强烈,因此,手机粉丝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尤其是那些铁杆粉丝、发烧友;但是,人们对家电的用心和了解要差得多,能对自家的电器产品说得头头是道的人很少。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雷军的粉丝数远超家电老板粉丝数的原因。
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使用家电产品的感受认真地表达出来,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厂家甚至很忌讳消费者对他们表达不满甚至建议,它们的公关公司也会投其所好地将建议视为负面信息给予删帖。消费者与家电厂家的信息互动(售后服务时候除外)长期处于隔绝状态,即使到了今天,这种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在小米,和用户沟通的是研发人员(包括雷军本人);在家电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除了维修人员就是公关公司。
其次,家电的粉丝价值要打折扣。当越来越多年轻人说“已经几年不看电视”的时候,你不难想象看电视的还剩下哪些人。事实上,彩电企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直言不讳地说,“人们正在不断远离电视,这是一个不可置辩的事实”。年轻干嘛去了?要么在工作,要么在摆弄手机、平板、笔记本。他们对家电的兴趣完全与对手机、笔记本的兴趣不可同日而语,你能指望一群没有兴趣的人给出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吗?
粉丝的价值不在于创新产品,而在于完善产品。可笑的是,粉丝却被家电企业想当然地赋予了两大使命:产品购买者和创新推动者。首先,粉丝和产品购买者完全不搭界,以为点了“关注”就成了潜在的产品购买者是幻想。我上面已经说过,粉丝是“博爱”的,绝不可能“从一而终”,谁见过一个人家里的电器都是同一个品牌的?其次,粉丝对家电的理解远逊于对手机的理解,因为家电离他们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比手机远,你怎么能指望他们对一件不愿意用心的产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显然,这些问题家电企业都没想明白,一窝蜂地开设粉丝社区是一种从众心理,是对产业缺乏独立判断的表现。
我特别想说的是:就创新而言,粉丝对于企业价值不大,粉丝的价值在于完善产品而非创新产品。乔布斯发明iphone,从来没有听取任何一个粉丝的意见,他甚至反对开展用户调查。在他看来,革命性产品从来都是天才创造的,而不是一帮热心粉丝攒出来的。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粉丝来说,他们是家电的外行,把希望寄托在外行身上只能说企业不具备真正研发能力。这是为什么包括苹果、三星在内的国际企业对粉丝重视程度远低于中国企业的原因。实际上,即使在中国,也有人对粉丝经济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华为领导人任正非就认为,互联网对企业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粉丝社区、粉丝经济,并非天然适用于家电企业,对于互联网狂热中的白色家电企业,我想泼点冷水给大家:智能化转型的方向固然没有错,但不意味着盲目跟风抄袭互联网企业的做法,家电行业有自己的特点,对此,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产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