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平台虽好信任问题仍在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Indiegogo一直都是在线众筹领域的第二大公司。但在一个快速扩张的市场排行第二并不算差,Indiegogo也成功吸引了不少备受关注的项目,从Shaq到Ubuntu,甚至到牙买加雪橇队。
尽管人们对众筹的兴趣和支持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但该领域仍存在着一大风险,该风险在PandoDaily的最新报道中得到了印证。由于对HealbeGoBe项目(可穿戴设备,号称能够自动测量你的卡路里摄入量、水合情况和应力水平)表示怀疑,PandoDaily记者调查了该项目背后的公司,却发现没有什么能够确保Indiegogo资助者的资金被正当使用。
HealbeGoBe自称总部位于旧金山,但在莫斯科运营,它的无创葡萄糖测量技术遭到了专业临床医生的质疑。该公司及其产品均引发了不少质疑,但该项目的崇高目标很有吸引力,因而吸引了超过93万美元的投资。
“没有受信责任”
最近,Indiegogo也突然更改了它有关诈骗的常见问题(FAQ)页面,删掉了识破“任何一起诈骗案例”的承诺条款。它似乎还因为受到密切监督而作出了一个防御性举动——软化“所有请求和出资都需要经过诈骗审查”的保证,转而表示只有那些“被我们的诈骗检测系统标出的项目才需要经过全面的审查”。
像Indiegogo和Kickstarter这样的众筹平台能够生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信任。资助者需要确认他们的钱投到了项目发起者所说的目标上,而项目发起者需要确保筹资额到账。但那一份信任是以什么为基础呢?细读一下Kickstarter的使用条款,你会发现以下这句令人担忧的话:
“公司不能保证用户提供的有关他们自己、他们的活动和项目的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
另外,Kickstarter不能保证与你互动的用户的身份,也不能保证承诺资助金额的到账。而Indiegogo在使用条款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称“Indiegogo对你们没有受信责任”。确保Indiegogo上的项目是否诈骗违反规则的法律责任落在资助者身上:
“Indiegogo不保证筹资将会如项目发起者承诺的那样使用,不保证项目发起者将会提供特别优惠,不保证项目将会达到它的目标。对于项目的质量、安全、道德性和合法性,优惠及捐助额,以及服务上发布的内容真实性和准确性,Indiegogo不作保证。”
当然,法律用语通常都非常宽泛,不过不管是Indiegogo,还是Kickstarter,都没草率对待潜在的不法行为。Kickstarter于2012年末禁止使用产品渲染图——转而要求必须呈现原型产品的实物照,该举旨在提高透明性,确保项目呈现具体的产品。Indiegogo则将“信任”列为提升用户体验的三大宗旨之一,且声称拥有“全面的防诈骗系统来保护用户”。
HealbeGoBe是否是正当的产品,并没该项目所处的平台本身来得重要。一家没有任何记载的公司从相信它所说的话那里获得将近100万美元的筹资,而资助者的那份信任至少有一部分是建立在它出现在一个受认可的平台上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对一个平台的熟悉容易让人们变得轻忽大意,Indiegogo用户会假定该网站能够保护他们的利益。那是Indiegogo想要做的事情,但它能否做到则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规则问题
Indiegogo对于筹资项目的门槛很低,从引人怀疑的NoMoreWoof项目(有关面向狗的读心耳机)就可见一斑。此外,该平台灵活的筹资选项——不管是否达到筹资目标,项目筹到的钱都归它所有——以及项目还没步入正轨你就要付钱的事实,使得它的内在风险要高于给Kickstarter项目投资。在Kickstarter上,已经出现过一些产品项目在筹资期间被社区发现存在问题及拆穿。
与此同时,Kickstarter对于筹资“全由或全无的”绝对原则也确保你只需要在项目实际上能够推行时付钱。而对于HealbeGoBe,你可以付出199来换得一件产品,但如果该产品不够受欢迎,该公司就能拿走你的钱而不提供任何的实质回报。鉴于Indiegogo上只有10%的项目能够完成筹资目标,那并非个别现象。
众筹最具讽刺意味的地方在于,它最终归结为项目发起者和独立资助者之间直接的一对一关系。Indiegogo是那个关系的中间人:它连接二者,促进二者建立关系,但实际上不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Indiegogo在服务条款中反复说明了那一点。
然而,项目温和而友好的展示,加上OculusRift等高光成功项目的出现,让潜在资助者很容易就会出现虚假的安全感。到最后,Indiegogo最大的风险可能就是它自己——如果它不能提供更好的审查项目的工具来清除那些令人怀疑的项目,它就会失去来自其所有用户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贡献:他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