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AI>行业资讯>国内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面临爆发

文章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2012年4月,Google正式发布名为“Project Glass”的未来眼镜概念设计。这款眼镜将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在用户眼前展现实时信息,只要通过眼部动作就能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自此从硅谷到华强北,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作为新的用户入口的潜力,均开始成为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吸引市场注意力的新热点。包括苹果、三星等移动互联时代的主导者,Nike、Adidas这样的运动巨头以及Jawbone和Fitibit等创业公司均公布自己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计划或推出产品,而众多的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者也将目光转向此领域,希望寻找到未来的机会。本文将从可穿戴式设备产业与市场的多个维度,分析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喧嚣下的机会与挑战。

  一、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定义与发展概况

  广义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的变化。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计算机研制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即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在学术科研层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工程学院以及韩国科学技术院等研究机构均有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组专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研究,拥有多项创新性的专利与技术。而中国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可穿戴智能设备研究。在机构与相关活动领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可穿戴IT技术委员会,并在多个学术期刊设立了可穿戴计算的专栏。国际性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学术会议IEEE ISWC自1997年首次召开以来,已举办了18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主办召开了3届全国性的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863计划”也支持了多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相关技术产品研发项目。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