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企业:“走出去”的专利障碍
问题
在海外专利诉讼频发。随着竞争加剧,信息通信领域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专利纠纷的重灾区,专利诉讼数量显著攀升,2012年美国仅智能终端专利诉讼量就高达434起。作为我国战略新兴领域的智能终端产业,大部分企业都属于产业跟随者,不掌握核心技术,但产销量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并且开始进入国外市场。毫无疑问,在当前专利纠纷发展形势下,无论是在全球手机市场中排名靠前的少数国内企业,还是一大批终端后起之秀,面临新一轮的专利许可和诉讼是不可避免的。
专利许可收费过高。高额的许可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智能终端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成本,主要表现在:一是高通、爱立信、微软等常年收取许可费的企业仍然保持较高收费水平;二是诺基亚、***等传统通信巨头也逐渐将专利许可收入作为企业收入重要来源,收费比例较高(诺基亚为5~11.5美元/每部手机、***为2.25%);三是NPE快速增长,由于NPE没有产品不能交叉许可,更让我国企业无可奈何。据此估算,每部智能终端需要缴纳的专利许可费累计可达40~80美元,相当于每部终端销售额的15%~30%。对千元智能机来讲,根本没有利润空间承受这样的累计专利许可费。
总起来看,全球智能终端产业知识产权形势逼人,我国相关企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弱势
我国智能终端企业专利布局起步较晚,专利实力相对薄弱。通信技术是一种累积性的演进技术,很多技术是通过对已有技术进行补充、完善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因此该技术领域早期的基础性专利具有较高的价值。比如在LTE领域,早在2004年年底LTE标准正式启动前,高通、爱立信、InterDigital、***、诺基亚、三星等公司已有一定数量的LTE专利布局(1994年~2004年),而我国的华为、中兴、大唐等企业基本在2005年之后才开始逐渐增大专利申请量,专利先机被国外企业所占。
国内专利运营经验和能力不足。除早期专利积累薄弱外,国内专利运营经验和能力不足也是造成我国通信行业当前在知识产权领域比较被动局面的一个因素。相比美、欧、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利不能有效组织运营,对国外高质量的专利群没有办法购买,也没有能力向海外企业维权,这些专利运营经验和能力的缺失是我国智能终端产业当前难以扭转知识产权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风险
全球智能终端市场规模巨大,欧美市场更是我国企业必争之地。智能终端涉及多种产品,仅手机出货量每年就超过10亿部,年销售额超过1500亿美元,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包括智能家电和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医护系统等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移动通信应用将会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惊人。在这个庞大的全球市场中,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无论在数量、质量和价值方面,均远远居于领先地位,是含金量最高的市场,也是我国智能终端厂商的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多家智能终端企业已有走“高端路线”计划,很有可能会遇到专利纠纷困扰。随着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部分企业为塑造品牌、提高利润率,也已准备推出高档智能终端,将不可避免地与苹果、三星公司等占领高端智能机市场的企业展开直接的竞争。另外,高端智能机意味着较高的利润空间,利益的诱惑也必然会引来各大传统专利巨头的骚扰,面对市场新秀和传统巨头的专利夹击,我国企业未来面临的专利风险将会不减反增。
虽然近年来,我国智能终端企业的整体专利实力有了较大增长,但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从专利质量上讲,缺乏核心专利的技术积累,无法和欧美知识产权强国相媲美;从专利分布上讲,国内通信专利主要集中于几家较大厂商手中,一些中小厂商高质量专利数量较少,缺乏和国外企业谈判的筹码。在中低档智能终端领域,我国部分企业已遭受了一些国外通信巨头的专利诉讼,也常年面对国外公司的专利许可收费。
对策
抱团策略是应对外部专利危机的最直接方式。实践证明,降低专利风险或者增强专利许可费的谈判能力主要有两种方式:集体谈判和增强专利实力。集体谈判是一种谈判策略,是以集体方式争取较低的许可费率,企业往往没有很大的主动权;另外一种是增强专利实力,进而交叉许可,甚至是以某种方式反向收取许可费或发起专利诉讼,专利购买是其短期有效的实现方式。在国外,2011年年初,苹果以45亿美元竞购北电专利,随后,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及其专利,从正面证明在激烈的专利博弈中,通过专利购买增强专利储备即便对于行业龙头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国智能终端企业一方面缺乏高质量专利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缺乏批量购买专利的资本。无论是集体谈判还是购买国外专利,都需要国内企业拧成一根绳,团结一致。总之,抱团是我国智能终端企业短期内应对专利危机的最直接的方式。
国内专利转移也是增强我国智能终端企业专利实力的有效方式,并已获得我国政府的全力支持。我国政府资助的专项基金产出了大量专利,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数目众多,有强烈的转移欲望和压力,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了大量的专利转移激励政策:
一方面,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工信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深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等多项支持专利转移的政策出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另一方面,促进专利转移转化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转化的类型与途径、权利的分配以及后续保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科技进步法》明确专利权权属,规定了贴息和担保优惠、税收优惠等支持中介服务建设的政策。另外,《专利法》对科技成果介入权也作了明确规定。
当然,无论是抱团还是专利转移都不足以解决国内智能终端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长期来看仍需要企业增加自身研发投入,增强自身专利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