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AI>行业资讯>热点

回归需要:可穿戴设备的突围之路

文章来源:财富中文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 点击数: 字号:
可穿戴设备几乎成了信息技术产业之痒。人人都说它很重要,市场却无从捉摸,创业风险高,资本不敢轻易进入。如果不是凭着一腔热情,不惧失败,就要靠谷歌之类的财主砸大钱,才能弄出稍微成形的附体在腕带、手表、眼镜上的数字设备。

  可穿戴设备的广阔前景在于它们和人的亲密关系。可穿戴,意味着接近最强的随身属性,比它更强的,只有植入人体的设备了。为了类比,让我们回顾祖先——原始人。体毛大面积退化之后,人的边界模糊了,树叶、兽皮和随之而来的衣物,成了第二层皮肤。进入信息时代,人的边界再次模糊,长时间随身的数字设备成了体外器官。时至今日,人的定义已经面临修改。

  雷蒙德•库兹韦尔说,“奇点”即将到来。奇点,历史性的时刻,意味着机器的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它们将以比人类快得多的速度设计智慧机器,主导自身的进化,而人类存续的理性选择是和机器结合,成为半人半机器,或者说“超人”。凯文•凯利从机器的视角表达过类似的意见,他说人类扮演着帮助机器繁殖的重任,因此在逻辑上,人类是机器的生殖器官!这个比喻已经把人类纳入到机器与生物融合的智慧生命世界。我想起大约十年前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盯着我说,将来机器可能不喜欢我们,要消灭我们。

  由于无法遏制的好奇心,即使面对可能的悲观结局,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力探索的,仍然大有人在。

  人和机器的融合有实际的例子,比如自动注射胰岛素的小盒子。需要不定期补充胰岛素的人带着小盒子,小盒子有一根纤维管和人的机体相连,它自动评估胰岛素水平,一旦低于某个阈值,就触发注射。听起来不算特别高明,但这个医疗可穿戴设备支持了预言家们对人类未来图景的想象。

  尽管前程远大不容质疑,可穿戴设备却面临诸多现实的困境。小小的设备,有CPU,能运行真正的操作系统,实现了一些数字功能,好极了,可是谁会买呢?多半是技术爱好者,极客之类。希望拓展功能,增加用途,又受到体积和重量的限制。更困难的是定价,研发成本,生产规模不大带来的较高的单件成本,让可穿戴设备很难标上一个“好的价格”,但如果一枚智能戒指每克价格比千足金还高,消费者的心理抵御力量就会猛然生长。

  突围之路,在于回归需要。消费电子产品的成功和失败,往往都在于关注需求,制造需求。制造需求成功,则产品成功,否则失败。但需求和需要不同,需求关乎欲望和购买力,需要则有“刚性”,即使购买力不足,需要也存在。点燃原本不存在的购买欲望,在可穿戴设备行当效果有限。

  怎么发现需要并通过可穿戴设备来实现?让我们讲讲牛戴寻呼机的故事。上个世纪末,有人训练牛对寻呼机的声音做出反应;当暮色四合,农场主拨打电话,几头牛耳畔的寻呼机响起,它们闻之而动,把散在广阔牧场的牛群带回牛栏。可穿戴设备的鼻祖就在牛的耳畔。生物学家用来检测候鸟、藏羚羊迁徙的数字脚环、数字耳钉也属此类。成功的应用来自对单一需要的满足。沿着这个思路,创业者们可以考察儿童的父母远程帮助孩子的需要,老人的子女远程帮助父母的需要,以及其他特定人群的特定需要(比如能够发出巨大报警声的“咆哮手环”,用于年轻女性对付色狼的突然袭击),商业用户远程调用所在组织数据库的需要,等等。

  回到需要的思路,和把可穿戴设备当作“硬件APP”的思路高度相关。APP,关键词是应用,成功的APP,大多专注于某一个特定的应用。作为硬件APP的可穿戴设备,只要能满足一定规模用户的特定需要,根据用户数、使用时间、流量等APP的常用指标来优化,则有望复制大量APP软件的成功。

  现在的支持者们呢,那些容忍产品没啥实际用途,为好玩买单的爱好者?不难发现IT爱好者也有他们自己的需要,不妨开发一些完成度不那么好,开放性很强,可以让爱好者根据自己的设想来改变界面甚至DIY功能的可穿戴设备,让他们玩个够。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