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VR眼镜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生存问题
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公司,这刺激了全球各大投资公司和技术从业者的神经,令VR热潮席卷全球,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跟随者和模仿者。目前预计已有数十家企业在从事VR眼镜的设计与研发。
VR前景美好,但对专注于硬件研发和生产的公司来说,首先摆在面前的是生存问题。尤其对于国内的VR硬件从业者而言,就业环境更加艰巨:
1.科技环境
VR头盔涉及到材料、光学、人体工学、仿真、软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国内在这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目前国内的VR眼镜企业要么沿袭Google cardboard的简易VR方案,要么走自己的光学解决方案。能够仿照Oculus Rift的高端产品,目前并没有出现。
2.投资环境
国内投资环境功利性太强,绝大多数投资机构不愿投入前瞻性的技术领域,更趋向于投资成型产品,并利用市场热度变现。这对国内的技术从业者而言,不是一个福音。所以他们也只能在技术和市场之间走一条折中路线。
3.应用支持差
中国的手游开发团队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但在VR游戏方面,我们很少见到专门的开发团队。相比之下,围绕Oculus Rift开发的团队已有数千家,Oculus Rift DK2开发者版本已经售出超过10万套。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VR眼镜企业陷入尴尬境地:技术不领先,产品体验比不上Oculus Rift;资金有限,既无法加强技术研发,也难以支撑应用开发。
Oculus获得了巨额融资,所以能支撑他们在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不计回报的投入。对于国内的VR眼镜企业来说,需要首先探索出自己的生存道路。
依笔者之见,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尝试:
1. 成立技术联盟
将有限的技术人才和资金集中起来,大家联合开发,联合使用相关技术专利。
2. 联合建立销售渠道
目前多家企业已经或正在计划建立线下体验店,希望通过“免费体验+付费购买”的方式促进产品销售。笔者希望各方能够资源联合,共同发展。
3. 进军行业应用市场
这方面可以借鉴三星。众所周知,三星的Gear vr属于移动VR设备,体验方面不如Oculus Rift,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的发展。三星一方面已经与美国100家百思买实体店展开“免费体验+付费购买”的合作,另一方面则在拓展行业应用业务。比如:三星与美国NBA达成合作,其Gear vr成为可唯一支持观看NBA全明星赛现场直播的VR设备;
又比如,三星与澳大利亚航空公司达成一项新的试验性娱乐服务合作,届时乘坐飞机的头等舱乘客可以使用三星的Gear vr来欣赏飞机目的地的景色、澳航新产品以及最新的机上电影。
国内的VR眼镜企业同样可以在行业应用领域拓展,一方面塑造品牌,另一方面也能至少维持生计。在这方面,政府、学校、工厂、社区……都能与VR产生关联,利用VR技术和产品来提升服务品质、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安全规范……
当然,笔者更希望政府、投资机构和有钱的BAT们能够主动行动起来,为国内VR技术和产品企业输送宝贵的资金资源,确保中国不会在VR领域再度落后。
来源:智云 微信号 VR产业人
-
- 暂无资料
-
- 暂无资料
-
- 暂无资料
-
- 暂无资料
-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