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受惠于展会 反哺于社会
在高交会11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些成长性中小企业受惠于高交会,不断发展壮大为业内巨头,并帮助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转型。金蝶公司就是这些企业的代表。
每届高交会上都有金蝶公司的身影。在高交会这个创新大熔炉的淬炼下,金蝶每年展现的新内容层出不穷。11年来,金蝶从最初的卖软件产品到卖服务直至输出管理思想,帮助一批中小企业转型,完美演绎了一个蛹化蝶的“蝶变”历程。
利用展会不断切换角色
蓝色巨人IBM是从产品转型到服务的典范企业,不久前,金蝶与IBM联合宣布,双方将携手协作共同组建团队,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企业应用软件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这是国产ERP厂商与外资IT服务巨头在前端咨询服务上的首度携手。金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评价说,金蝶与IBM的合作,是金蝶转型之路中的一次大跨越。
3年前,金蝶就迈出了从单纯卖软件产品向服务转型的步伐,启动这场转变的诸多因素中,高交会的推动作用不可或缺。彼时,高交会已成为科技界共襄的盛举,每年一届的展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业内各家企业直面相对的擂台,甲骨文、SAP、金蝶、用友都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大家关注。
金蝶与高交会的缘分,要追溯到1999年举行的第一届高交会。当时,它还只是一家由个人资本发展起来的小规模软件企业。在首届高交会上的亮相让业界颇为“惊艳”,这加强了风险投资机构IDG对金蝶的信心,追加了1000万投资。
利用这笔2000万的风投,金蝶实现了其创始以来首次大规模扩张,建立了全国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分支机构由原来的21家迅速增加到37家,代理商数量也增加至360家,成为财务软件中的龙头企业之一。其后,金蝶又迅速切入管理软件市场,其发动的高尔夫战略,让面向中小企业的ERP市场骤然释放,并连续6年被IDC评为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力推中国管理模式
对金蝶公司市场部而言,备战高交会总是一年中最忙的时段之一。在市场部总经理郝登胜看来,高交会在全球性的国家分工和合作的大背景下,率先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的交流互动的平台。他说:“金蝶从第一届高交会就积极参与这个大平台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从中获得了很多商业合作机会,更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创新思路和经验。”
在高交会上中外企业打擂台是常态,令人欣喜的是,本土企业的优势在逐步增长。随着一家家中国企业崛起,徐少春颇为执拗地相信:中国企业有自己的成功之道。经过多方调研和深思熟虑,他提出中国管理模式的概念,以三角形结构来表达,中国管理哲学、现代管理科学、成功管理实践这三个角,它们共同交集,构成中国管理模式。
在此模式下,金蝶要建成“中国企业管理智库”。目前已着手在12个重点和新型行业,在800个样本当中选取典型企业进行研究,现在,金蝶正在酝酿将这些成果进一步总结提炼,打造一个可复制的管理智库。徐少春说,希望未来的中国企业管理智库,如同博物馆一样,里头拥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加上强大的知识库平台,为中国企业的成长提供管理动力。
扶助一大批企业转型
在去年的高交会上,危机后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引发了金蝶关注,徐少春发现,危机后,企业家们开始进入集体反思,稻盛和夫火了,哲学式思考成为主流。随即,金蝶开始全面推广中国管理模式概念。
航盛是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汽车电子龙头企业,不过,它一样有成长的烦恼,最突出的就是企业发展壮大与管理之间的各种矛盾。在金蝶的帮助下,它制订了一整套基于自身战略目标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战略管理前提下,制定满足战略目标的IT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服务于战略IT规划的系统化管理系统。
现在,航盛的各个IT系统均已上线,成效显著,该公司副总裁祝伟军说:“从应用的情况来看,金蝶K/3对航盛未来的发展何止是数以百倍的回报,还会持续获利,包括从人力资源等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未来的效益很惊人。”
与航盛有相同感受的企业为数不少,东莞领亚、天津荣钢、厦工三重,从南到北一大批企业都在金蝶的帮助下顺利转型。
眼下,金蝶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智造”。徐少春说:“高交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型行为,更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很好的交流平台,现在有必要利用这个平台展现对中国创造的理解,使中国创造走得更远。”这其中,就需要企业转变方式,要有技术和品牌管理创新。他介绍,金蝶新提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与升级两化融合路线图”,该路线图以金蝶K/3WISE创新管理平台为信息化支撑,立足于金蝶近年来在中国制造领域的管理实践以及中国管理模式的研究积累,帮助中国制造实现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