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再造3D孙悟空
见到龚黎明是在下午1点半,他正捧着一个快餐盒吃午饭。工作台上,散乱着一袋葡萄、一杯奶茶,和一个用来盛瓜子壳的饼干盒盖子;旁边转椅上堆着瓜子和花生。门边有一张已经看不清颜色的沙发床。这个位于美影厂五楼的工作间,几乎是他半个家。吃饭没准点,常常熬夜,困了就靠吃零食提神,实在熬得太晚就在这儿凑合一觉。
龚黎明是上海乃至全国动画界最资深的剪辑师,几乎承担了美影厂这些年来出品的所有动画电影的剪辑工作,《马兰花》、《勇士》、《少年岳飞传奇》、《西柏坡》,还有即将上映的《智取威虎山》。
比较麻烦的是给动作提速
当然,最引人关注的,是利用老版影片再造的3D版《大闹天宫》。整部片子的时长从110分钟缩短到现在不足90分钟,他这一双“剪刀手”为此忙活了两个多月:有些镜头要去掉,有些则要改造,加快动作节奏。
经他手“剪”掉的都是些什么镜头?“比方说片头吧,从画面亮起到片名出现,老版是50秒,3D版缩短了10秒。”龚黎明点了几下鼠标,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画面出现在编辑机的屏幕上。他边操作边告诉记者,以前拍动画片的条件有限,有些画面放到现在来看就显得粗糙:“你看这两格画面,孙悟空的姿势没变,但第二格却比第一格高了一点,结果看起来好像他突然跳了一下――这是因为当年拍的时候画纸移位了,这样的镜头就要剪掉。”短短50秒里,类似的瑕疵镜头有19处,都去掉了。
“剪镜头还好,比较麻烦的是给动作提速。”这句话说完,龚黎明身边的几位工作伙伴都会心地笑起来。老版里的孙悟空,就和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举手投足都不怎么着急,一根棍子耍半天,给今天耐性变差的观众看,节奏有点慢。一开始,龚黎明觉得提速这事儿挺简单,设定好参数后就交给电脑自动完成,结果被美国的3D制作方打了回票:“他们说电脑提速不平均,转换成3D后会显得动作不流畅,要求我们用手动方式弄。”看记者有点茫然,他又从电脑里调了几个镜头出来“看图说话”。这是孙悟空从水帘洞出来登上宝座的一场戏,根据导演要求,提速了150%,时长从原先的11秒多缩短到6秒多。“老版本里,每个画面都拍了两格,提速意味着有些画面要抽掉一格。电脑抽格是随机的,转换成3D再放大到银幕上,会显得动作时快时慢,所以必须改由人工逐格操作来保证抽格的精确性。”在整部3D《大闹天宫》里,这样的变速镜头占了五分之一。
剪胶片有意思啊――那种感觉!
不过,现在再怎么人工操作也是在电脑上做,比胶片时代仍然方便了许多。所以,若说龚黎明剪辑生涯里最具挑战性的经历,并不是3D《大闹天宫》,而是10多年前的那部《宝莲灯》――那是美影厂出品的最后一部胶片动画,而且是一部动画长片;一般的动画片,片长都只有十几分钟。龚黎明现在还记得当年的忙乱:一条条胶片都挂在脖子上,剪下来的碎片堆了一地;最怕剪掉了,导演却一拍脑袋又说要加上,那就只能趴到地上一张张地找回来。尽管如此,对于那段经历,龚黎明仍然想念多过抱怨:“剪胶片有意思啊――那种感觉!胶带、套片机、切片机……现在没得玩喽!”他长叹一口气,然后眼睛定定地看着脚下出了一会儿神,又摇头苦笑了一下。这一刻,他透出一股子老电影人的气味。其实他喜欢欧洲的手绘动画,不喜欢好莱坞的电脑合成。
从入行到现在,龚黎明在动画剪辑岗位上一呆就是26年。他说自己最早学的是动画原画,“可惜没天赋”,于是转行去做木偶雕塑。1985年,美影厂的技术部门要增加人手,他通过了考试,算是竞争上岗,然后自学成才。做剪辑很被动,不像编导可以天马行空地构思一个故事;他面对的,是别人的创作成果。但这一行做得久了,剪片子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加进一些自己的想法,于是剪辑在他手里,就不仅仅是一件技术活了。《大闹天宫》里弼马温的那场戏,本来的镜头顺序是孙悟空兴高采烈穿上官服,随后玉帝召见马天君,嘱他好好看管孙悟空,再接着是孙悟空把马给放了。龚黎明不喜欢这样的平铺直叙,就把后两个镜头调换了顺序,这一来,马场捣乱的戏就有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情绪上延续了前一个镜头,情节上又为后一个镜头埋下了伏笔。他把这个“创作”拿给两位导演看,两人都觉得好。
兴许是老跟动画片打交道,55岁的龚黎明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可是他自己却记得清楚,提了好几次:“再过4年半就要退休了!”说起来是终于可以不那么忙了,听上去却透着惆怅。复活片库里的老动画是美影厂所有人的梦想,龚黎明自然不例外。他没有多大的野心,就想至少再做一部吧――算来算去,最有条件成为下一个《大闹天宫》的是《哪吒闹海》:“故事好,形象鲜明,场景丰富……”他用手比划着,仿佛这事儿已经板上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