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能否为电影业带来新商机
据《今日美国报》和英国《卫报》报道,在刚刚落幕的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影展上,是否高价投资3D电影成为众多电影制片人、电影公司和参展商热烈商讨的议题。在被业界称为“3D元年”的2010年,3D电影《阿凡达》获得的丰厚利润让众多制片商趋之若鹜。据悉,将于今年在美国院线上映的3D电影有近20部。一些制片商甚至不顾观众与评论界的批评,计划将2D电影后期转制为3D电影,以赶乘3D之风,这不禁让人担心初出茅庐又急速成长的3D电影能否为电影业带来良性发展。
上座率下滑涨票价
从2002年开始,美国电影院的上座率不断下滑。影院观众的流失可以归咎于互联网、视频点播和家庭影院系统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归咎于经济的不景气,但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3D影片侵扰了电影行业。好莱坞和影院运营商似乎找到了应对观众流失的新方法:通过《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玩具总动员3》等3D重磅大片,提高电影票价,以弥补近年来上座率减少带来的损失。
但这一做法效果并不明显,据统计,美国2011年第一季度的电影票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今年拉斯维加斯电影展的交易额比去年下降了19%,近期在美国上映的3D影片也未能扭亏为盈。动画片《老鼠的一家》让迪士尼遭遇近年来最尴尬的时刻——该部动画片耗资1.5亿美元,但票房只有690万美元。3D动画探险片《火星需要妈妈》在美国放映了3000余场,平均每场票房仅为2000美元左右。
3D正在失去吸引力
一部分人认为,电影发展的关键在于采用新技术。去年,许多引人注目的电影,如《变形金刚》和《哈利·波特》等都采用了3D特效。即将推出3D电影《功夫熊猫2》的美国梦工厂动画制作室负责人杰弗里·卡曾伯格和影业大亨詹姆斯·卡梅隆是3D电影的支持者,他们认为3D电影是电影制作继有声电影与彩色电影之后的第三个浪潮,将引领电影业进入新的黄金时代。卡曾伯格说:“对于一个电影制作人而言,3D技术可以为观众带来特殊体验,这也是观众想要的。”
但其他电影人并不赞同,他们认为,经过3D技术润色的电影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好莱坞网站专栏作家安妮·汤普森在其博客上说:“新鲜感萎缩了,制片人使用3D技术只是一个噱头,观众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是为什么回报越来越少的原因。”3D动画电影《火星需要妈妈》表现平庸,只有3D电影《兰戈》的收益超过了1亿美元。
电影行业票务网站Mojo的创始人布兰登·格雷认为,3D技术的投资与回报并不匹配,像《阿凡达》这样成功的3D电影虽然赚钱,但投资成本巨大。这些影片的成功并不能完全归功于3D技术的运用,因为这样的电影“即使不是3D,大家也会去看”。3D技术不可能再像刚刚出现时引起观众的尖叫,电影本身才是引人入胜的关键。
拉斯维加斯影展的参展商杰夫·伯克表示,虽然去年全美12部最卖座电影中有7部是3D电影,但这并不能表明人们更愿意观看3D电影,只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采用3D技术,才使其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总裁汤姆·罗思曼说:“3D已经变成一种添加剂,影迷们知道什么是好的3D。有一句话说得对,在保质期内你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2D转3D坏了声誉
3D技术真的可以吊足观众的胃口吗,尤其是将那些最初拍摄的2D电影胶片转换为3D放映时?比如,去年的3D电影《诸神之战》、《最后的气宗》和《食人鱼》,遭到影迷和评论家对其赶乘3D之风行为的口诛笔伐。这些影片以3D模式放映,似乎没有什么焦点和意义。业内人士认为,急于转换电影的放映模式,只会使观众对其动机产生怀疑。
曾经转换过3D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绿色大黄蜂》的传奇3D公司创始人巴里·散卓说:“我们接到过很多要求转换电影的电话,价格可以高达每分钟3万美元到20万美元,3D转换公司正在尝试制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传奇3D公司总裁罗伯·赫梅尔表示:“速成的电影转换会损坏3D转换公司的声誉。3D技术是一种艺术形式,你不能期望仅用八九个星期的时间就得到一部很好的3D电影。”卡曾伯格在看完《极地特快》后仍然对3D转换持怀疑态度,他说:“即使转换技术更新换代,仍与原始3D电影的水平相差甚远。”
导演迈克尔·贝认为:“拍摄3D电影需要更多的相机,变换不同的位置,需要深谋远虑。不是所有电影都需要拍摄成3D电影,这是一个令人不悦的潮流。”但不管怎样,3D电影确实吸引了大批影院为播放3D电影不惜重金更新设备。二星级电影院经理欧内斯特·雷耶斯说:“我们会更新设备,因为别人也会。它确实花费高昂,我们需要知道投资结果,是否值得花费这么多时间和金钱。”
杰夫·伯克表示:“几年前,电影院里的异域爆米花和丝绒座椅就是一种变革,现在轮到3D电影了,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电影工业正在进入3D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