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楷:网络春晚3D录制的台前幕后
——《广播与电视技术》专访2012 央视网络春晚3D版录制导演金楷
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举办的2012央视网络春晚,在节目出新、出彩和提升影响力的同时,首次采用了3D技术进行全程录制。春节期间,2012央视网络春晚2D版通过CCTV1、CCTV2、CCTV3、CCTV4和CCTV高清,以及CN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互联网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多平台播出,海外受众覆盖北美、欧洲、日本等全球140多个主要地区和国家,反响强烈;3D精华版在CCTV 中国3D电视实验频道和CNTV同步播出,精彩的3D视觉效果得到广大网民朋友和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此次网络春晚的主创团队和所有工作人员为了晚会能取得圆满的成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专门就3D录制这个环节,采访了3D版录制导演金楷,为广大读者详细介绍3D录制的台前幕后。
问: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在2012 网络春晚3D版的制作团队中您负责哪方面的工作?
金楷:很荣幸能够有机会与广电行业的专业人士分享本届版网络春晚3D版拍摄制作的技术成果与经验。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网络电视台在3D方面的业务发展。在2011年上半年,CNTV就开始进行3D方面的调研和规划。我在随后启动的CNTV 3D在线播放器开发项目中,负责播放器的功能设计和用户操作界面的交互设计,这个播放器除提供传统的红蓝模式之外,还提供偏光和快门模式,大大提高了观看效果。3D播放器的顺利开发,为接下来网络春晚的录制和网络播出打下了基础。我有幸参与了2012央视网络春晚3D版的录制工作,负责对片头制作、录制设备选型、摄像机位置布局、立体度控制、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工作环节进行方案制定和技术把关。
问: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相对于传统节目拍摄,您在3D拍摄、录制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新挑战,又是如何解决的?
金楷:3D影像的历史几乎和摄影的历史一样久远,其中遇到诸多技术问题。到了数字时代后,3D技术才得以迅速发展。胶片时代,画面同步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同步控制的精度也不够高。而3D与数字化结合之后,在镜头和机身的同步操控、影像的同步记录以及后期处理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D双机组合拍摄中,我认为所有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一个是双机的位置关系问题,涉及不同机架的选用和双机空间几何位置的定位和调整;另一个是同步问题,涉及控制和记录等等方方面面的各种同步。
3D和2D拍摄有一些是共通的,比如机位的合理布局,景别和拍摄角度要丰富等等。但传统的2D镜头语言,有些不适合用于3D拍摄,这取决于人眼的接受程度。为了更好地实现3D效果,我们在拍摄方式和导播切换上做了一些调整。由于摄像师大部分没有3D拍摄经验,在考虑人眼的接受程度的前提下,直接将2D的拍摄方式移植到3D拍摄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事前约定:摄像师根据导播的指令负责构图和对焦,但不要频繁或急速的推、拉焦距;导播切换镜头不要太快;前后两个镜头的出屏与入屏程度不能差别太大。这些都保证了观众能得到更舒服的3D视觉。只要注意3D拍摄的安全原则,2D大部分的镜头语言都可以移植到3D上来。
本届网络春晚采用2D和3D两套班底共同拍摄,一方面是考虑节目将要在多个平台播出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本次3D拍摄大型活动是首次技术尝试。但是,今后可以考虑部分节目的录制是否可以采取类似3D电影的制作方式?也就是只用3D拍摄,后期生成2D和3D两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