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啸之鲨口逃生》水城办首映 3D拍摄大费周章
由云南电影集团、光线影业等公司携手好莱坞制作团队共同打造的3D灾难惊悚电影《大海啸之鲨口逃生》,将在本月底开幕的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展映。对于全球首映礼第一站“被”选在水城,制片人之一的托德·费尔曼并不意外:“2009年,威尼斯曾设立3D电影奖项。之后几乎每年都有一部3D电影在威尼斯展映。作为一部有信心让观众感受到3D逼真效果的作品,在水城第一次面对全球观众,我认为是最合适的。”
鲨鱼肆虐超级市场有限空间打造大场面
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享誉全球后,不断涌现的围绕“鲨鱼”展开情结的电影,几乎让“鲨鱼”电影成为类型片的一种。不过,让联合制片人克里斯·布朗“心动”的是导演关于“超级市场里的鲨鱼”这样的设置。“很多人都会问这样的问题,你到底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为看《大白鲨》长大的一代,我一直梦想拍一部鲨鱼袭击人类的电影,但我知道,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角度。”
克里斯·布朗与托德·费尔曼曾联合制做了由著名好莱坞影星伊桑·霍克主演的吸血鬼题材电影《嗜血破晓》,并大获成功。再度遇到《鲨口逃生》如此有趣的剧本,两人也是格外高兴。“故事的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密闭的空间里,”托德说,“一场大海啸将形形色色的人们困在这里,在废墟不断塌陷、海水上涨和鲨鱼来袭的特殊环境里,这些人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才是电影中真正让人血脉喷张的部分。”
疯狂的海啸,食人的鲨鱼,原本就让人无处可逃的灾难,偏偏还集中在一个密闭的超级市场中。无怪托德形容,看《鲨口逃生》的过程犹如坐过山车一般惊险。
3D拍摄大费周章 只为在威尼斯让观众惊声尖叫
自卡梅隆在2009年提出3D元年的说法,电影3D化俨然成为一种趋势。然而,3D带来感官冲击的同时,却削弱了电影的戏剧张力。加之良莠不齐的3D技术运用,观众对于3D的追捧已然降温。
《大海啸之鲨口逃生》在制作之初,也曾争议过,是否有必要使用3D拍摄。最后两位制片人克里斯·布朗和托德·费尔曼都认为,合理使用3D技术增加身临其境的惊悚效果,正是他们希望打造的不同以往的“鲨鱼系”电影。“我们设计的鲨鱼,能够在过道里穿梭自如,能够灵活地跳出水面咬人,即使它平静地穿梭在水中,也要看起来要极具攻击性。这样的效果,必须依托3D技术才能达到逼真的效果。”托德说。
不过,为了制造逼真的观感,《鲨口逃生》在拍摄时可谓大费周章。不但要在水族馆中搭建的水下摄影棚里搭建出超市,设计团队还需要保证超市货架之间的过道足够宽敞,因为他们需要确保鲨鱼在超市的货架中能够自由游动。同时,他们还要保证在有限的拍摄空间内,放下大型的3D拍摄器材。据悉,片中使用的艾丽莎第三代3D摄影机非常重,仅主要的一台设备已经重达68公斤,还要进行水上水下多视角拍摄,确保3D视觉效果的丰富性,同时,还要配备五六个供电设备,才能使摄影机顺利运转。不过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阿凡达》也仅仅使用了艾丽莎二代摄影机而已,现在由原班制作人马使用更新一代3D摄影设备,想必能够带给观众更加逼真的3D氛围。
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首次设立3D电影奖单元,用以表彰过去一年中最具创新意识的3D电影。该奖项是全球首个关注3D电影的奖项,而3D电影也就此成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常客。蒂姆·伯顿的《圣诞夜惊魂》、清水崇的《恐怖兔子》等3D影片都曾在威尼斯全球首映。因此,入围今次威尼斯电影节,可以说是对《鲨口逃生》最好的肯定。制片人托德·费尔曼说:“今次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给了我们很大信心,任何辛苦也觉得值得,我们相信在威尼斯全球首映能够赢得观众的惊声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