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迎来“3D日”
一天时间,连续为3部3D影片举行首映,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对3D深情相拥。13日,《夜的故事》《皮娜》(前译《皮娜·鲍什》)和《被遗忘的梦的洞穴》先后亮相,柏林电影节破天荒来了个“3D日”。
去年年初,《阿凡达》和《飞屋环游记》等3D商业片席卷全球,势不可挡,而当年的柏林电影节却有些“哑火”:400多部参展影片,找不到一部3D故事长片。
今年,柏林电影节主办方一口气选了两部3D影片入围分量最重的竞赛单元,使3D影片第一次有机会角逐最高奖“金熊奖”。《被遗忘的梦的洞穴》则进入特别展映单元,同样得到高规格礼遇。
不过,与其说柏林电影节这次“归顺”了3D大潮,倒不如说它野心勃勃,想在3D领域掀起新的波澜。一天电影看下来,不止一位同行这样感慨:骨子里就和《阿凡达》完全不同,文艺片的3D时代看来真不远了。
简约版3D:《夜的故事》
《夜的故事》是一部3D动画片,导演是法国动画界重量级人物、国际动画电影协会前主席米歇尔·奥塞洛。故事发生于一家没有观众的剧院。每晚,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和一位年老舞台技师在这里聚首,一同构思新的童话故事。确定情节、年代和人物特征后,老技师便拿出神奇仪器,将男孩和女孩扮成主人公模样。随着幕布拉起,剧院里便上演一出出妙趣横生的好戏。
借助这三个人物的穿针引线,影片共讲述了6个小故事,包括狼人和公主姐妹的爱情纠葛、勇敢男孩的洞穴历险、黄金城的倾覆、非洲部落的魔力鼓手、从不说谎的马童等。在动画界叱咤30多年的奥塞洛展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不仅故事讲得风趣幽默,画面色彩也极具冲击力。
不过,对于期望看到《玩具总动员3》等好莱坞3D动画片那种绚丽特效的观众,这次多少有些失望。《夜的故事》虽运用3D技术,但构图极为平实简洁,通篇使用剪影动画形式,人物只有外形轮廓,只有部分大全景和中景才会出现强烈的立体纵深。
如此“洗尽铅华”的3D动画片确实不多见。一些影评人批评说,如果不愿突出特效,那沿用二维技术即可,何必追求3D?奥塞洛却有自己的考虑:“对我而言,3D只是一种新游戏,我更关注故事和画面本身的美感。我最早的几部作品就是使用剪影戏的形式,而3D的出现让我可以重新挖掘剪影的魅力,将二者结合是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尝试。”
舞台版3D:《皮娜》
与《夜的故事》的至简不同,德国大导演维姆·文德斯首部3D作品《皮娜》则给人另一种灵魂震撼。这部表现德国现代舞蹈大师皮娜·鲍什的电影,从酝酿到成形,足足用了25年。
上世纪80年代,文德斯第一次看到鲍什开创的“舞蹈剧场”演出,便被她独特、深刻、虔诚的舞蹈语言深深打动。从那时起,两位艺术大师建立起长久友谊,并决定合作拍一部舞蹈电影。然而,曾拍出《柏林苍穹下》等巨作的文德斯觉得,自己始终没能找到一种恰当的影像形式可以原汁原味表现鲍什的舞台艺术之美。因此,这项计划就被长时间搁置起来。直到2007年,文德斯看到了名为《U2 3D》的音乐会纪录片。他立刻意识到:3D技术可以立体地展现舞蹈之美,正是他苦苦寻找的表现媒介。
2008年,文德斯和鲍什开始筹备工作,选定了《穆勒咖啡馆》《春之祭》等鲍什的经典作品作为拍摄内容,并开始组织演员排练。然而,就在文德斯准备试拍的前两天,鲍什因肺癌于2009年6月30日去世。这一天,距她确诊患有肺癌只有5天。
突然的变故让文德斯痛苦不已,他随即取消了拍摄计划。然而,来自国内外公众和鲍什舞台剧场演员们的坚持让文德斯意识到,完成这部电影是对鲍什最好的纪念。于是,他重新修改剧本和拍摄方案,并在2010年完成了拍摄。
《皮娜》的所有演员全部来自鲍什领导30多年的伍珀塔尔舞蹈剧场,均是鲍什的学生或多年的合作伙伴。大多数舞蹈表演都是在一个大舞台上运用多机位拍摄一气呵成,有的直接取自现场演出,有的则选择伍珀塔尔市内广场、车站或草坪作为外景演出场地。整部影片画面切换非常流畅自如,可以看出文德斯在拍摄前做过大量的设计和预演。
除了穿插演员们对鲍什的追思,整部片子没有任何旁白,全部是大段的音乐和富有张力的舞蹈。
“皮娜说过,她不希望我在电影里解释什么,只需要把她的作品记录下来,让观众去感受,”文德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拍摄过程中,所有人都全身心投入。我们感到,皮娜没有离去,而是仍然像平常那样,就站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
影片结束后,鲍什和文德斯的双重感染力让现场爆发长时间热烈掌声,有的德国观众甚至泪下。几乎所有影评杂志对这部影片都是赞誉有加,甚至称《皮娜》是文德斯最优秀的电影之一。
纪录片版3D:《被遗忘的梦的洞穴》
2010年,德国大导演赫尔佐克担任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他接受采访时说,尽管3D技术扩展了人类影像的“无限可能性”,但他依然偏爱胶片的特殊质感,至于《阿凡达》,“它更像个烟花,我们只是喜欢看看它而已”。然而,就是这位赫尔佐克,今年却给电影节送来他的3D纪录片《被遗忘的梦的洞穴》。
《被遗忘的梦的洞穴》将探索的目光瞄向法国南部阿尔代什省的肖韦-蓬达尔克洞穴。在这个洞穴深处的石壁上,展示着距今3万多年人类的艺术想象力——大量以牛、马、狮子、犀牛等为主题、以赭石和木炭为颜料的神秘壁画迄今仍然光彩如旧,栩栩如生。
这处遗迹发现于1994年。出于保护需要,法国政府随即关闭洞穴,禁止参观游览。十几年内,只有极少数科学家在那里从事研究工作。
赫尔佐克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写道:“某种意义上讲,我的智慧和精神觉醒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不可分割。12岁那年,我在书店橱窗里看到一本书,上面印着拉斯科洞窟的马形壁画。一种无可名状的兴奋立即传遍全身。”后来,少年赫尔佐克省吃俭用半年多,终于把这本书买回家。“从此之后,那种充满敬畏和惊奇的战栗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
对于肖维-蓬达尔克洞穴,十几年来有许多电影人提出拍摄申请,均被法国政府拒绝。赫尔佐克是迄今唯一成功进入洞穴拍摄的非研究人员。原来,为了争取机会,赫尔佐克自愿以1欧元的全薪受雇于法国政府。最终,他获得了法国文化部的支持,得以入穴拍摄。
面对这个极其难得的机会,赫尔佐克决定采用3D摄影机,以展现洞穴和壁画的立体感。影片中,赫尔佐克和他的团队行走在狭窄的钢板上,运用不同的拍摄视角和手法,将一幅幅壁画娓娓道来,呈现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前人类艺术殿堂。
影片的全部解说由赫尔佐克本人撰写和配音。在影片中,他不仅梳理了人们对这处洞穴的主要研究成果,也对人类的工业文明、环境保护等主题展开深刻反思。
一名德国影评人告诉记者:“我此前还从来没有看过3D纪录片,将3D特效用于拍摄史前文明这样的严肃主题,赫尔佐克的选择十分特别,也很明智。他的影像充满了对人类古文明的敬畏和珍视。”
3部风格迥异的电影,3道不同于好莱坞风味的3D大餐。即便在3D领域,柏林电影节似乎也不甘心亦步亦趋。正如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13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所说:“柏林电影节从没有对3D说‘不’,今年我们引入了多名大导演的3D片。你会发现,3D不仅仅代表动作片、动画片或者卖座的商业片,艺术电影同样可以发挥3D的所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