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3月26日将在中国上映
众多影迷翘首以待的奇幻大片《爱丽丝漫游仙境》,已经得到了中影公司发布的消息:将在3月26日在全国上映。影片除了常用的胶片和数字放映以外,也和阿凡达一样,拥有数字3D和IMAX3D的立体版本。
影片中大量地使用了3D技术,如3D立体拍摄、3DCG模型、3D动作捕捉等。构建了一大批如柴郡猫、兔子等原著中的奇异生物。如果说《阿凡达》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绚丽的外星风光的话,《爱丽丝》这部参杂了很多儿童想象出的事物的影片,带给我们的就是美丽的童话故事。除了没有天价的投资和巨额的宣传费用,其它方面比之阿凡达其实一点也不逊色。可是在3D技术应用上,长期致力于3D电影发展的詹姆斯·卡梅隆却毫不留情地唾骂了这部电影,在他认为,仅仅40天拍摄的内容,再加上后期平转3D技术制造的画面是不能够和耗时十几年的《阿凡达》进行对比的。他斥责道:“用2D拍摄电影,后期再后期转为3D是毫无意义的行为。”
尽管影片的宣传一直渲染着“童话”的色彩,但根据导演蒂姆·波顿一贯的风格来看,《爱丽丝》中更多的会是哥特式的妖灵演绎。不过哥特式的风格更适合于此片也说不定;《爱丽丝的》故事本身就创作在100年前,充满奇幻与瑰丽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伦风情。
牛津讲师讲出来的故事
《爱丽丝》从原著开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100年前的一位名叫刘易斯·卡洛尔的牛津大学数学讲师创造出了它;正如故事中的那个小女孩名叫“爱丽丝”一样,第一个听故事的对象也叫“爱丽丝”。
1862年4月,卡洛尔和奥克斯普大学神学院院长海里·理德一家乘船旅行,理德的三个女儿每天晚上都缠着卡洛尔讲故事。3年以后这个船上的故事被编成了《爱丽丝漫游仙境》发行。
也正因为是讲出来的故事,许多角色的名称往往就是作者身边熟人的影射。似乎卡洛尔很喜欢鸟类,除了主角爱丽丝以外,爱丽丝的姐姐(Lorina)和妹妹(Edtih)都成了故事中的两只鸟儿——鹦鹉Lory和小鹰Eaglet。朋友Duckworth成了鸭子,而作者自己则化为渡渡鸟Dodo,因为他有口吃的毛病,当时将自己的原名Dodgson结结巴巴的说了出来,引起了旁边听故事的爱丽丝发笑。
《爱丽丝梦游仙境》在百年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先后有了木偶剧、戏剧、电影、电视剧、改编漫画等多种类型的版本。作品表面是一本儿童读物,实际上值得研究的地方很多,例如书中隐含的对当时英国社会的辛辣讽刺。在社会科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上,这部作品也一直是被研究的对象。
原著的重新解读 蒂姆·波顿带给我们的新故事
虽然影片沿用了原著的名称,但是很显然蒂姆·波顿不想拍出一部与原著一模一样的电影。本片实际展示的内容,应该算是《爱丽丝》的后传。故事中当年的小爱丽丝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不断地遭到贵族的当面求婚,一次庄园聚会的时候不堪忍受的她机缘巧合之下又进入了“仙境”
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原著的故事被重新进行了解读,以往的“仙境”被解释为爱丽丝小时候耳误所致,其实“仙境(wonderland)”应该是“地下世界(underland)”。在剧本编剧琳达·沃尔夫的设想中,地下世界是地球的一部分,它位于我们世界下方很远的地方。唯一能到达它的地方就是那个兔子洞。
失去了记忆的爱丽丝已经不记得以前在地下世界中的一切了;影片中白皇后的饰演者安妮·海瑟薇在采访中说:“电影发生在小说之后的十年,二者并不完全相同。开拍前我曾再次阅读了原作,发现故事中爱丽丝一直在用消除法在找寻真我。她清楚别人口中所形容的并非真实的自己,因此在经历冒险后,她否定了那些幻想,重新认识了自我。然而在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梦游奇境》里面,主人公爱丽丝却没用到“消除法”。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你看上去就像爱丽丝,却缺少太多她的特质”。如果说小说是一场想象力的探索,那么电影则是一次灵魂的找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