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3D电影哪些镜头画面不适合以3D表现?
3D电影这两年虽然在市场上走俏,但越多越多的观众已经对“眼镜佩戴不适、画面昏暗、看长了犯晕”等3D硬伤抱怨不止。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无缺的,3D技术也有着自己的适用范围,在3D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不妨看看哪些类型的镜头画面是不适合以3D形式拍摄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问的是,什么样的电影“有必要”以3D手法拍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答案或许是“所有”,因为3D电影票价贵,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是按照3D摄影的特性和观众的观影习惯来说,并非如此。3D技术诞生之初是为了还原真实世界,而电影又远远比生活精彩得多,所以有很多镜头其实未必适合使用3D拍摄。
相对狭小且缺乏动态的空间
3D是表现空间的技术,自然对电影的空间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有空间表现力的故事情节。如果故事空间有限,而且多以静态画面为主,像办公室里的职场恋情,学校里的初恋那点小事等等这类故事,用起3D技术就有点浪费了。
极其广阔的空间表现
3D技术其实很难伺候,空间太小不行,太大了也不行。因为身高和活动范围的限制,人类的肉眼一般不会去捕捉太广阔的空间,视觉行为更多是在百米之内的近距离观察。比如《泰坦尼克号3D》中一些展示壮阔大海的远景镜头,你会发现那些大海画面是很平面(2D)的。是的,它们就是平面的,卡梅隆没有对海面进行3D处理,因为人类的肉眼几乎无法看出太过遥远距离物体的空间感,它们的空间感在数据上的体现是微乎其微的。
快节奏高速剪切的镜头
这个原因很好理解,正如你快速晃动脑袋很容易头昏一样,这种镜头不适合拍成3D,至少目前不适合。在2D画面中,快速剪辑画面让观众的眼睛不停地关注不同的物体,但是眼球的焦距基本不变,只是方向变化即可,因为银幕只是一块2D的平板。但在3D环境中,变化的范围在原来的XY轴基础上增加Z轴,也就意味着肉眼疲劳程度要继续增加。
迈克尔·贝是拍动作片的高手,他在《变形金刚3》中启用了3D拍摄。考虑到观众的观影体验,他将《变形金刚3》中的镜头节奏变慢,增加了更多的长镜头数量,原因正是出于此。
但这并不意味着动作片在3D时代就遇到了麻烦,3D为同样可以为动作片提供更丰富的展现空间。为了转制3D,《特种部队2:复仇》的档期挪到了明年。预告片中有一场在悬崖的打斗戏,这场戏空间感适中,镜头剪切正常,视角移动稳健,加上漂亮的打斗设计,或许会成为这部电影3D版的一个亮点。
不过,电影的平均镜头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习惯也在不停地改变,也许再过些日子,大家没准会习惯在3D环境下看快速剪辑的镜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