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为3D而3D “坑爹”害自己 卡梅隆也救不了
在好莱坞已经走下坡路的3D电影,在中国仍处于受追捧的阶段,这一点,从正在举行的北京电影节上就可见一斑:在电影节上亮相的新片多达七八部3D制作,电影节论坛至少有三场与3D技术探讨有关。
在中国电影界的这场3D热潮中,曾让中国大多数观众认识3D电影的《阿凡达》特效师理查德·泰勒出现在北京电影节上,对于电影界如火如荼的3D热,泰勒警告说,“那些过于关注技术而不是故事的人,反过来又误导了自己。”
北京电影节无处不3D
记者统计了一下本届北京电影节的官方活动,涉及3D的接近10个,其中《揭秘宇宙》《传奇》《太极侠》等五六部3D电影举行了发布会,两部4D电影的发布,电影节重点推荐的是3D大型史诗巨制《皇城北京》,该片从去年的上届电影节就传出要拍摄的消息,本届电影节终于要举行开机仪式。
3D还成了本届电影节多场论坛和研讨会的主题,上个月在中国上映的《生化危机5》,其3D效果饱受诟病,但《生化危机5》的立体摄影师科利尔将主讲本届电影节一个以3D技术为发展的研讨会,电影节的“电影与科技论坛”,主题是“数字化、3D技术”,电影节的另一场技术发展新趋势的论坛,两位主讲嘉宾,全部是以3D起家的,甚至电影节的“市场展示交易”单元,也以3D技术展商为主。可以说,北京电影节无处不3D。
中国观众熟知3D,应该是从《阿凡达》开始的,但出现在本届北京电影节上的《阿凡达》特效师泰勒对中国电影节的3D热潮不以为意,作为世界顶级特效工作室维塔的创始人,泰勒曾五度捧走视觉效果类的奥斯卡“小金人”,他对电影特效技术的作用有着冷静的认识,“电影特效的确让人炫目,但是没有故事,就没有呈现。那些过于关注技术而不是故事的人,反过来又误导了自己。”
3D新片有的标榜,有的坦诚
北京电影节上“无处不3D”,其实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真实反映。在3D大热的氛围下,即便是伪3D电影,只要扣上3D帽子就能变相提高票价,一张3D电影票比一张2D电影票的价格平均要高10元到20元,这样的差价累积起来相当可观。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3D银幕为伪3D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放映空间。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的银幕数为1.4万块左右,其中3D银幕数已经达到8500块,占比超过60%。
不管是好莱坞进口片还是国产片,被称“伪3D”的电影已不在少数,所以标榜“真3D”,似乎成为赶这个热潮电影的一种说辞,本届电影节重点推荐的3D大型史诗巨制《皇城北京》敢称真3D,其理由是该片请到《阿凡达》导演卡梅隆执导,但卡梅隆拍《阿凡达》用了10年研究3D,不知道他会为《皇城北京》腾出多少档期,因为,卡梅隆未来五年的档期已全部排定。中英合拍片《传·奇》,对外则称该片是“100%3D”,但什么是“100%3D”?片方并未给出解释。
也有对3D比较坦诚的。曾与关之琳一起拍摄过《做头》的导演江澄出现在本届电影节上,推介他拍摄的3D惊悚片《步步追魂》。江澄表示,国产3D片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把3D当作一种手段,拍一些并不适合拍3D的题材,江澄拍摄《步步追魂》不但请到近年来3D口碑最好的《龙门飞甲》的3D制作团队,而且从策划阶段就一直在考虑3D元素,绝不做转制3D,“这是国内首次用3D技术拍惊悚片,我们所有的惊悚桥段都是为3D技术量身定制的,希望可以给观众带去身临其境的恐怖体验,让惊悚场面离观众近些再近些,惊悚片最适合拍3D。”江澄坦言,3D只是一种手段,惊悚片是否惊悚,关键靠推理,“《步步追魂》如果被观众认可,3D起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3D电影在好莱坞已回归理性
有人说,中国的电影缺少想象力,常常在模仿和抄袭中生存,3D也是一种模仿。泰勒说,中国电影并非不擅长“创意”,但的确需要更善于利用本国特有的元素,而不是一味只求3D这种形式,“全世界都在采集和借鉴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并从中盈利。”
《阿凡达》带来3D,实际上,3D版电影在海外已经出现票房大幅滑坡的迹象。同样是《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的作品,后期转制而成的3D《泰坦尼克号》,虽然在中国内地上映一举拿下过10亿元相当于1.5亿美元的票房,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却遭到冷遇。在美国,“升级版”《泰坦尼克号》的票房仅为5000多万美元;在日本,它只获得了400多万美元的票房;而在欧洲,该片“沉”得更快,法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将该片提前下线,以便给其他影片让道。
据美国电影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电影票房创下新高,但3D电影的票房成绩直线下滑,2011年占据总票房的46%,去年则不到30%。而这30%还是靠多发行了近20部3D版电影才勉强撑起的,也就是说,3D电影的单片贡献率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