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累!10位影人对电影圈的反思
没有比“好累,感觉都不会爱了”这一句更适合用来总结2012年的中国电影了。
2012年是中国电影最繁荣,但也最危险的时刻。全年总票房又创新高,银幕继续飞增,然而,也是这一年,美国大片数量显著增加,国产电影所占票房比例迅速跌落,过时的审查制度仍然对国产片的发展人为地制造着种种阻碍。
只有往前看,才能真正了解我们身处的2012。两三年前,中国电影就已经出现了疯狂冒进的苗头,一个题材有七八部电影在拍,各种资本竞相进入电影市场,演员的片酬炒到了一个新高。然而,“美国大兵”提早给发烧的中国电影泼了盆凉水。不少在2011年看上去绝不会赔钱的项目,在2012年大赔特赔。
这的确是很累很累的一年,中国电影人拼死了做,收成反而还少了。在岁末,记者采访的这10位电影人,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都是有远见的人。我们希望,这10个人,他们的观点,能够和岁末那部《泰囧》一样,成为10支强心针,啪啪啪啪,插在这些“不会再爱了”的电影人的大腿上。
“努力,奋斗!”《喜剧之王》开篇就是周星驰对着大海如此自我激励。中国电影人,应该拿出周星星的斗志,努力,奋斗!
高群书——著名导演,其执导的《神探亨特张》获第49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中国电影,该按规律办事了!”
2012年对高群书来说,除了赢了几座奖杯,掉了一次井盖,似乎就没什么大事了。
2012年对高群书本来是潜伏的一年,这一年,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到《大禹》的筹备上。在这个筹备期,他抽了个空导了一部很小很小的电影,叫《神探亨特张》。这部很小很小的电影突然变得很大很大。《神探亨特张》的口碑是如此之好,它在上海电影节上拿了最佳导演奖仍不过瘾,又在金马奖上拿下最佳影片、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奖。它同时也让“闭关”的高群书与2012年的中国电影紧密拥抱,2012年中国电影的关键词,他一个都没错过……
关键词一:对美电影新政
在2012年的春天,中国把美国电影的限额和分成提高,这一举动被称为“对美电影新政”。那高群书自己是怎么对付来势汹汹的美国电影的呢,人们看到的高群书的策略似乎是,打不起,躲得起。高群书拍小片去了。
然而,高群书表示,这并不是对抗好莱坞的办法,与好莱坞干就得同量级地干。真正的法子还是得拍《大禹》这样的大制作。他说,超级战舰就得跟超级战舰干,跟小筏子没法干。中国电影不能靠“神招”取胜。
关键词二:涨价
从2011年开始,高群书就不想拍中等制作的电影,他想,要么就拍大的,要么就拍小的。原因很简单,一切都在涨价,片酬、制作费、人工,全都往上涨。《风声》在当时就是一个中等制作,投资3000多万,但现在没一个亿根本就拿不下来。
高群书说,拍电影得符合工业标准,既然是中等制作,那就得请几个明星,而明星的片酬现在又这么高,明星来了以后,制作费更低了。拍中等制作,尴尬就尴尬在这个地方。
关键词三:电影审查
到了年尾的时候,老导演谢飞呼吁电影局用分级制度代替电影审查制度,遗憾的是,响应的导演寥寥可数。
高群书的《神探亨特张》剑指现实,还植入了“小月月事件”,可以想象,它会遭遇审查制度刁难。不过,高群书曾笑对媒体:“你们不要把电影局想得那么无情,虽然我的电影批判性很强,但总的来说还是歌颂光明的啊,是展现了底层人物善良的一面,当然结局也是光明的。”
关键词四:电影技术
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干,除了在审查制度上松绑以外,还需要在技术上下足功夫。高群书说,他的《大禹》坚决不找国内的特效团队。他说,国内的团队与韩国、日本比差得很远,就是与泰国比也有差距。高群书说,“不光是特效,包括调光、道具、服装等等,做的东西都不堪入目。很多工种,工作人员可能全是从一个村里出来的。”
关键词五:《泰囧》
《泰囧》本来是一个喜剧片,它现在看上去是一个恐怖片了。
谈到《泰囧》,高群书兴致勃勃。他说,《泰囧》是中国唯一一个按电影规律来拍的电影,所以它成功了。当年做《东京审判》的时候,高群书就认为,主流商业片得有三个标准,一,政府、公众、专家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二,较大的卡司和规模。三,非常好莱坞的叙事。高群书说,今年中国电影惨败,明年必须警醒,必须建立中国电影工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