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产业链中下游投资机会略好
看,3D打印的表现确实优秀甚至“不可思议”。但在产业化前景上,则有着相当多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打印材料。一般的3D打印材料包括石膏粉、光敏树脂和塑料等,而工业级应用的金属材料仅有钛、不锈钢和金银等寥寥数种,需要进一步扩展。中科院的袁志彬博士指出,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如果液化打印则难以成型,如果采用粉末方式,除高温还需高压,技术难度比较大。
其次是应用。3D打印的优势体现在小批次、设计复杂的物件制造上,但制造大型、结构简单和大批量的物件相比传统工艺仍处于劣势。这和普通打印机一样,打印几张纸用打印机很快,但如果要印一批书,到印刷厂做成模板再印,效率比较高、成本也比较低。
此外,卢秉恒指出,3D打印技术本身也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如目前的打印精度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提高精度,又会限制打印效率。打印材料高温熔化后再冷却,产品强度会不会受影响,目前缺乏相关标准。
最后是推广。与美国已经出现3D Systems和Stratasys两大3D打印机上市公司不同,我国的3D打印技术起源于西安交大、华中科大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关的技术转化集中在校办企业。这些高校系公司偏重于科技研发,商业化推广的能力比较一般。
产业链成熟度不一 下游表现略好
总体而言,在3D打印产业领域,美国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我国处于初级阶段。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没有哪家以3D打印为主业,多通过成立子公司的方式介入这一领域。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中信建投研究员林龙把3D打印企业分为三类:上游的材料企业,如银邦股份(300337,股吧)等。中游的3D打印设备企业,如机器人和大族激光(002008,股吧)等。下游的加工应用企业,如中航重机和南风股份等。
上一篇:民族钱誉:3D打印成“掘金”亮点 概念股或爆发[ 06-06 ]
下一篇:上海等地3D打印陷入深度回调情况调查[ 06-07 ]